立足全域理念 推动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资料图)

近年来,安徽蚌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尤其是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抓两会”“靓淮河”“促文旅”等一系列思路和重大举措,更是为蚌埠市文旅产业的发展增添新动力,文旅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发展体系得以完善,文旅融合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蚌埠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单位2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创建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5 家、省级特色旅游名镇2个、特色旅游村5个、休闲旅游示范点8个。

蚌埠发布澎湃号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4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586万元。2023年 “五一”假期,蚌埠市因热播剧《长月烬明》走红网络,“南北分界线”“珍珠女”两座雕塑成为“网红打卡点”,实现了“一部剧带活座城”。从“蚌埠发布”公布数据来看,“五一”假期,蚌埠市共接待游客417.6万人次,较2019年上涨162.39%,实现旅游收入14.94亿元,较2019年上涨319.66%。笔者认为,短期内文旅产业“井喷”原因有三:其一,蚌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宣传、文旅部门抓住经济复苏时机,率先谋划美食节,碰上热剧的天赐良机;其二,近两年来蚌埠市文旅产业萌动发展,文旅融合进一步提升,除网红雕塑之外,龙子湖风景区、涂山风景区、三汊河景区、垓下古战场景区分流引流,尤其是靓淮河工程更是成为蚌埠市世纪工程带来了“留量”;其三,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为“流量”变“留量”提供的保障。但是,从整个文旅产业发展来看,文旅项目投融资体制、文旅项目质量、蚌埠元素文旅(创)产品开发、文旅产业的营销手段等方面有待提升。为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在“全域化”方面深耕细作。

树立“全域化”文旅理念。一是以“产业化”理念抓文旅。事实表明,文旅产业已经成为蚌埠经济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文旅产业项目投资周期长、效益回收慢、集聚链片式效应明显等特性,文旅产业要实现高质量良性发展,必须要以产业化思维,走投资—经营—增值—发展之路,促进良性发展,互动互哺。二是以“品牌化”理念抓文旅。通过这次“五一”热流现象以及笔者走访情况,蚌埠市虽然推出了多条精品线路,但是外地游客多数是带着“网红点”意向而来,要把“网红”变“长红”尚需下一番功夫,必须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围绕淮河荆涂—龙子湖沿线,辐射县区,把淮河大禹文化、楚汉、孝明文化、红色文化与山水自然风光有机融合,完善全域文旅发展规划,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推动重大文旅产品打造 ,推出一批标志性文旅项目、多元旅游业态、精品旅游线路,以大带小,城乡互联,形成全链条式集聚式发展,形成地域特点的文旅品牌。三是以“系统化”理念抓文旅。为承接本次热度,蚌埠日报社、市文旅投迅速启动,设计了一批“南北分界线”“珍珠女”文创产品。但笔者对当下较火的张公山青创市集、龙子湖文旅集市走访来看,“留驻蚌埠,带回记忆”文创产品尚显不足。因此,必须以系统化理念,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大禹文化、汉明文化、淮海战役、淮河文明以及农特产等旅游产品,把“蚌埠博物馆”文字影像变成可装饰、可移动的文创产品,例如把玉雕、石雕、艺玻、陶艺、快销品等注入地域文化元素,变成南北分界线、珍珠女、陶人面等等饰品挂件等工艺品。

整合“全域化”文旅发展平台。2022年,安徽省政府出台了《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方案》。文件的出台对文旅产业的拓展、产业资产资本的运作指出了方向。作为地方政府,就要抓住这样的政策机遇,加强文旅资产的整合和运营,以产业化理念、企业化运作,建立并壮大文旅产业相关投融资平台建设十分必要。一要开展全地域文旅资源的摸底排查,包括非物质的文旅资源,市、县、乡(镇)、村(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全域的资源及产业调查,真正建立文旅产业“家底”档案,实现项目入库入档。二要把文旅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对文旅资源评估后统一纳入文旅投融资平台库,能收储的收储,能经营的全线经营,并有效对接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形成可用的活资源、活资本,通过参股或控股方式来引进战略资本投入,用以带活文旅产业的良性发展,解决文旅产业投资不足的问题。三要大力促进民间资源融合。制定有效政策,调动各方主体积极性,将民间资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充分融合,让资金变项目,让资源变资产,让文化传承人成为创业者,让农民变股东,让农村变景点,让“耕读文明”在乡村振兴中赓续。

开展“全域化”文旅营销模式。城市营销需要创新手段,找准突破口。一要通过各类旅行社促宣传,鼓励支持国有或民营文旅营销企业的发展,在导出去的同时更要注重引进来,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对引进入市旅游的企业给予资金鼓励和支持。二通过创新营销手段引流量。互联网经济下新媒体时代,就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微电影、抖音等新媒体营销作用,创作一批文旅营销作品,把静态的文化旅游产业变成动态有声有形有味道的营销产品,全网推出。三要通过打造精品线路精品项目创口碑。着眼不同文化旅游体验主体,形成跟着考古去旅游、跟着名人去旅游、跟着媒体去旅游、跟着故事去旅游、跟着非遗去旅游、跟着节会去旅游、跟着生态去旅游、跟着“大V”去旅游的营销模式,不断提升蚌埠市文旅产业的互联流量,提升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四要通过发展数字文旅扩影响。促进科技与文旅融合,开发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加强具有蚌埠市元素和特色的文旅产品的宣传推送。

构建“全域化”文旅业态。抓好文旅产业的系统化建设,落实“文旅+”“+文旅”发展思路,以文旅的视角,挖掘江淮老工业基地、老城市街巷、老历史遗存潜在的文产资源和底蕴,形成一批融文化体验、旅游消费、商品展销等于一体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市集。提升文旅项目质量,尤其是加大沉浸式、场景式文旅项目的开发建设力度,用文旅来筑产业之魂,以产业来筑牢文旅之基,培育有味道、有色彩、有故事、有场景、有声音的文旅项目。一是拓展原有文旅项目的产业链。可就垓下古战场、徐蚌会战、禹会诸侯等进行建设并编演场景剧,例如垓下园可把胜利之城的智慧或霸王别姬的凄美故事融入其中,让游客体味沉浸之中。充分利用靓淮河、龙子湖等河湖景观,建造一批主题创意游园项目,有条件的区域可配套组织河湖游船、音乐灯光秀、歌舞短剧秀、民间才艺秀等特色文旅产品。二是开发文旅新业态。要结合名镇名村的打造,把文旅元素融入村镇建设,推出一批如长淮卫镇、梅桥镇、龙亢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推出一批麦田花海、特色集市,同时配套发展精品民宿、精品农家乐项目。三是文化事业产业化发展。要搞活文化艺术场馆,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书店等公共文化场馆公共空间以旅游产品的理念进行建设匹配,增加创意空间,持续举办各类文旅文化文艺活动,在湖上升明月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基础上,定期组织全省或全国性的淮河流域文会、学术研讨会、文化文艺节会等,形成淮河流域中心城市品牌,擦靓城市会客厅,打造珠城文旅名片。

强化“全域化”文旅保障。一是加大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围绕文旅融合产品体系建设、产业模式创新、品牌营销推广等方面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完善政策体系,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支持对外贸易发展、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在要素上要积极配给,在奖补政策兑现上简化程序、缩短时限,提高实效。二是加大文旅人才引育。紧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建立文旅产业专家队伍,为文旅融合发展、旅游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文旅人才培养等提供咨询和业务指导;深化高校和专职院校合作,加大文旅产业经营管理、文化创意策划、文化艺术创作等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尤其是文旅营销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批有影响力、有水平的文旅产业营销团队。优化文旅人才引进政策保障,对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创新型企业家、产业振兴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予以配套资金奖励。三是建立文旅产业联动机制。本次“五一”前后热流,市领导小组先后发了11个工作提示单,宣传、文旅、交通、公安、市场、城管、商务等各部门以及各县区一个声音,迅速落实,充分体现了蚌埠高质量、高效率的政务环境,为“流量”变“留量”提供了保障。实践证明,文旅产业必须要靠多部门联动、多部门施策,在政务环境上要精准细致,持之以恒。三是净化文旅消费环境。让流量变留量,必须在出行环境、安全环境、价格环境、治安环境、营商环境等方面各相关部门要联动,建立完善的监管服务和处置体系,在推动服务上要精耕细作,让来的人不想走,走的人还想再来。(记者 吴昊 通讯员 吴学民 徐兰香)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