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到“脚软”的餐饮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内参君,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相关资料图)
爆炸性消费,春节餐饮井喷式复苏!
人山人海强势来袭!这个春节,每个人都带着同样的灵魂感叹,“全国人民都来陪我过年了吗?”
年夜饭堂食一桌难求,热门餐厅排号动不动就超过千位,海底捞5天接待顾客超过650万人次,小吃街、美食街更是人多到被挤成肉饼...
根据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天,日均消费规模同比2019年增长66%,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53%。
从成都吼堂老火锅到长沙地标文和友再到北京四季民福烤鸭店,全国上下数以万计的餐厅客流爆满,等位超过1000桌。
吼堂火锅以日排队订单4000的成绩,直接翻倍突破自己的历史最高水平;长沙顶流文和友更是凭借排位4600+桌的成绩一举登上微博热搜。
寒冷抵不住消费热情,憋了三年的消费者,在这个兔年春节,返乡与假日外出计划带起了流动热潮,直接达成消费的快速增长。
而同样“憋气”三年的餐饮老板,也终于过了个实打实的“肥年”。
大年初六,内参君拍摄于北京朝阳大悦城
高端排长队,小吃人挤人,各品类复苏实况如何?这个春节档,对于大部分老板来说,既是赚到钞票的节日,也是看到了希望的节日。有人一鼓作气忙开新店,势能满满;有人忙着复工、数钱,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有人在朋友圈晒出排队等位的火爆场景。
总体来说,这轮“春节复苏档”有如下现象值得关注——
1、旅游消费达峰值,餐饮成热饽饽
疫情放开后,对于旅游旺地来说,异地游客的堂食与本地消费共促着餐饮加速回暖。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超过3亿,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为疫情以来4年同期最高值。
热门旅游城市长沙的餐饮打卡标志,文和友和茶颜悦色双双登上了热搜。前者在春节期间缔造了排位超过4600桌的夸张景象,后者喝一杯至少要排位等三小时。
费大厨辣椒炒肉创始人费良慧则发出朋友圈“很长沙”。据了解,黄兴中心广场店,1月24日最高峰10分钟取号150个,翻台超7轮以上。
北京的全聚德、鸿宾楼、同春园、峨眉酒家、护国寺小吃等景点周边老字号名店,也迎来了不少市民和来北京游玩的游客,除夕夜“一桌难求”,销售收入翻2-3倍。
同时间的西安更是“爆炸”,小吃街上的一句“兵马俑要出来维持秩序了”直接宣告餐饮的井喷式复苏。数据也是惊人,春节期间西安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571%,消费市场加速升温,餐饮收入达到9532万元。
2、小吃强势觉醒!带动流量井喷
大年初六,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商圈,内参君发现,道路两侧“搬”出了不少小吃档口。炸酱面、红柳羊肉串、门钉肉饼、卤煮、糖葫芦、臭豆腐、绿豆糕……几乎每个档口前都排起了长队。
即便寒风凛冽,但不少人依旧站在街上边吃边聊,“吃吃喝喝”成为一条街上的重要“景观”。这熟悉的场景,近三年来第一次看到!
大年初六,内参君拍摄于前门大栅栏商圈
旅游的强势复苏,带动小吃产业的火爆。而从大栅栏的档口来看,不少小吃品牌都在包装上做了功课,比如“30多年专做一碗牛肉面”、“老北京吃的米其林”等等,加强饮食文化底蕴。
3、家常菜、家庭聚会型的中餐厅,老少齐聚。
这个春节,中餐厅也没“闲”住,特别是以家庭聚会为主的正餐品牌。比如紫光园春节前后连续开出两家正餐大店,分别是王府井店、房山店,单店单日最高排队180桌。而通州店午餐最高排队也达到了117桌。不少家庭“老少集体出动”,守候在门店的等位区。
负责人告诉内参君:春节期间,门店包间每餐全部预订两轮及以上。各个门店根据预订情况,人员上班时间和备货全部调整优化,比如,往年初一早餐会停业一天,而今年初一正常营业。
“破五”当天,饺子馆也人满为患。惠丰饺子楼当天仅外卖就卖出了2万多个饺子,迎来销售高峰。
4、火锅、龙虾等社交餐饮,迎来聚会扎堆。
春节期间,旅游、探亲、聚会需求交汇爆发,点燃了全国的餐饮市场。而偏重社交属性的品类如火锅、小龙虾,烤肉等,也迎来了客流扎堆的现象。
数据显示,1月23日大年初二开始,全国海底捞门店的客流就开始大幅度增长,在23日到27日的5天里,共计接待顾客超650万人次,比上周同期客流增长20%。1月26日是传统的初五迎财神吉日,海底捞单日接待顾客超135万人次,这一数据已经超越了今年元旦的阶段性客流高峰。
而簋街胡大饭馆,也打出了“欢聚吃胡大,大有钳兔”的口号,龙虾+兔年进行了巧妙的结合。门口的红帐篷一支棱,里面挤满了拿号等候的顾客。负责人告诉内参君:初一至初五,累计接待客流24000余人次,同比去年营业收入增长65%,客流增长86%;初四和初五当天排队等位突破2400+桌,11:30开始排队持续至凌晨两点半;而小龙虾在这个春节档共卖掉了6500斤。
5、堂食难求,“新宠”预制菜卖爆
“新肥年”的肥也不光在传统线下堂食,预制菜的风靡同样成为年夜饭餐桌的新变化。不少订不到堂食位置的消费者转头就打起了预制菜、年夜饭套餐礼盒的主意。
据京东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6倍。预制菜品类花椒鸡、佛跳墙、酸菜鱼等招牌菜均热销,四川麻辣兔头也尤其走俏,多个店铺销量环比增长超过160%。
在相关生鲜电商平台上,预制菜相关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00%。平台联合各地知名餐厅推出的“年夜饭套餐送到家”系列,一周内订出8000桌。
而从艾媒咨询监测的数据来看,截至大年初五,2023兔年春节销售季全国预制菜销售额约1307.53亿元,同比增长约43.6%,
谁也没想到,今年为何这么“肥”不断刷新的等位提示、此起彼伏的叫号吆喝,大排长龙的门店、挤成肉饼的小吃街,这些令人振奋的画面共同勾勒着餐饮行业快速回暖的景象。“大家早预料到这个春节餐饮会回暖,但谁也没想到这个年会过得这么‘肥’。”
造就这个无敌“肥年”的底层原因,更多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因素叠加,可遇而不可求。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直接推动。大疫三年,不仅是商家苦闷,消费者也同样时常感到憋屈。被倡导了三年的“就地过节”,使得疫情彻底放开后,消费者的情绪反扑一下达到了顶点。
疫情后的复苏远比想象中更快。
首当其冲体现在旅游业的快速升温,全国各地的旅游旺地,比如三亚、西安、长沙、济南、北京等地,从元旦起便人头躜动,春节更是直逼历史新高。从整体数据来看,旅游旺城的餐饮,在这个春节档格外显眼。社交平台上,时常刷到游客排队等位的盛况,“累并快乐着”的气息扑面而来。
其次是政府的助推。春节将近,一大波城市都在发“消费券”,给足消费者跨年的仪式感。有的是发了商业通用的消费券,有的则是专门发放餐饮品类消费券。节日加持下,消费券更具备积极效果;此外,费用的减免、奖金的支持、甚至领导带头“下馆子”,都将经济复苏中的“餐饮复苏”摆在前列。
最后餐饮行业的内部“积极自救”。这三年中,“躺平与积极自救”不断成为争论的话题,如今再回看,摆摊、直播、加注外卖、调整店型、逆势拓店...真正有实力的头部品牌,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就以年前先后一个月的数据来看,巴奴毛肚火锅连开四店、费大厨深圳五店齐开、紫光园同时装修着7家门店、煲仔皇10家门店陆续落地中、西少爷老板朋友圈配文15家门店即将陆续开业……
疫情虽数次暂停堂食,但对于有准备的餐饮人来说,全面暂停的形势下加大外部渠道宣传,攻占消费者心智,积赞能量,创造势气,又何尝不是品牌力提升的好机会。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兔年春节的这波井喷,正是恰当时机下的“厚积薄发”。
“真正拼实力的时候到了”,令人振奋的春节档,或开启新一轮洗牌不过,伴随着春节档过去,或许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一种观点认为,春节档的爆发是普遍现象,是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因素叠加产生的效应。但是春节之后呢?也许裸泳的餐厅浮出水面,新一轮的洗牌情况开始凸显。
“这个阶段,更考验大家的功力和定力。对于早有储备的餐饮品牌来说,乘着这股春风,真的可以夺回失去的三年。然而马太效应仍然存在,经营堪忧的餐厅,在开放之后会显得更为冷清和艰难。也许,2023年的春天,餐饮将会迎来新一波洗牌。”业内人士分析。
紫光园总裁刘政认为,未来十年是社区餐饮的黄金十年,贴地飞行,走进老百姓心中最为重要。餐饮人更需要以终为始,做长期主义,贴近百姓,做全时段、全龄段,让小店更小,面积小、投入小、风险小,打造具有抗风险能力的盈利模式,并铺天盖地密集型开店,品牌结合供应链,打造协同共生的新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