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的大方向下,中国的医药电商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
有专家提议,要加快医保在线支付,完善“医、药、保”互联网服务闭环。也有业内人士建议修改完善网络药品交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药品交易主体的资质许可、处方管理、药品宣传、数据保存、药师在线服务、药品运输及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等予以进一步明确,按照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原则明确交易主体的义务和法律责任,结合《电子商务法》等充分发挥第三方平台的审查义务。
短短几年间,医药零售的市场格局悄然转变。在监管完善与鼓励创新的政策利好下,医药电商迎来春天。此前艾瑞咨询发布《中国居民购药调研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疫情期间,医药电商平台及时补充药品供应,强化信息对称、供需匹配、全渠道配送能力,以满足用户激增的需求。
目前,传统购药方式其实存在较多痛点,线下药店受实体门店限制品种有限,且店员给人的推销感较强。而医药电商平台聚合了大量药企、药店资源,拥有庞大的SKU储备。主流电商平台的SKU数量通常为线下药店的10-60倍。无论是家庭常备药品还是慢性病与罕见病用药,用户都可以在医药电商平台上买到。
《白皮书》显示,有近九成居民表示愿意电商平台购药。促使消费者选择医药电商平台的主要因素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更多的品牌选择”、“具备更安全保障”以及“更低的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网上药店正在为慢性病患者购药持续“减负”。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开药,具有复购、稳定、高成本等属性,线下购药面临“门诊等候时间长”等问题。在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下,慢病患者作为易感人群,线下购药还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这时,药品种类齐全、平价的医药电商平台顺理成章成为慢性病与罕见病患者购药的首选渠道。
基于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医药”模式下,原先需要反复跑医院的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可转移到互联网医院复诊购药,为实体医院释放更多的医疗资源,有助于实体医院聚焦重病、急病诊疗,加快分级诊疗的推进。
而在医疗、医药、医保互联互通之后,需长期服用各类慢病用药、新特药、靶向药的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药电商平台医保支付购药。不仅可以减少实体医院“以药养医”的现象,也将促进实体医院、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药电商平台围绕药品销售展开自由竞争,为购药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此外,电商平台购药的安全性也得到多数消费者的认可。用药安全被越来越多国民重视,不少电商平台先后推出过安全用药相关的AI系统、药品风险管理系统、家庭安全用药手册等一系列加强用药安全的“互联网+”手段。医药电商平台亦可提供正规药师/医师咨询服务,有效弥补低线城市线下药店药师及药品资源的不足。
总体而言,随着政策的大力扶持、消费习惯的线上移动化、新冠疫情的附加影响,网上药店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购药渠道,而伴随着城市下沉,医药电商平台的社会价值将愈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