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9月,江苏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04.1万户,同比增长21.2%,其中企业49.7万户、个体工商户154.1万户,分别增长20.8%、21.4%。截至9月底,江苏省市场主体总数达1338万户。
市场主体生机盎然,是江苏省营商环境向优向好最直观的体现。为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近年来,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简政放权,“放”出活力
近日,无锡吉冈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无锡试点实行“一照多址”政策后受惠的企业之一。“多亏了这个好政策,公司扩大经营规模,无须在租赁场地新设子公司或分公司,只要在营业执照上增加经营场所、完成环评就行了。这样一来,程序简单,筹建周期短,可以快速投入生产经营,大大节约了成本。”该公司经办人高兴地说。
“一照多址”,即在一张营业执照上可以同时登记多个营业场所地址,企业无须再为其他营业场所申请多个营业执照。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局长朱勤虎介绍,为营造更加宽松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进住所登记改革,进一步释放住所资源,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据悉,近期,南京、无锡、苏州等7个城市正在开展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改革试点。目前,全省试点地区已有932家企业从“一照多址”改革中获益。
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采取的措施还有很多。比如,牵头打造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在已实现企业设立和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等4个环节“一网办理”的基础上,今年又将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两个环节纳入线下“一窗”、线上“一网”办理;支持上海、浙江、安徽用户通过“全链通”平台在江苏设立企业,率先在长三角地区支持跨省办理江苏营业执照。
“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小餐饮信息公示卡。有了这张卡,今后来店里喝奶茶的客人更安心了。”日前,南京市溧水区毕良民奶茶店负责人杨先生兴奋地说。
今年以来,溧水区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进餐饮服务业“证照分离”改革,将小餐饮经营由原来的行政审批改为备案制。该局登记注册指导科负责人介绍,按照行政审批制,小餐饮经营者提出申请、待检查人员实地检查后,市场监管部门才会决定是否准予食品经营许可。改为备案制后,经营者只要符合条件,一次性提交材料后就能当场拿到小餐饮信息公示卡,直接从事餐饮服务活动。
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是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不断简政放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通过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件时长、取消审批收费、实施告知承诺等措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截至目前,江苏省所有涉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审批收费全部取消,每年为市场主体减免近5000万元行政收费;省局承担的12项行政许可事项中,5项全部委托下放市局办理,3项部分委托下放市局办理。例如,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取消前置审批条件、委托下放市局办理后,机构数量从2019年前的387家增长到现在的1144家,极大方便了车主就近检车。
放管结合,“管”出规范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要在“放”上做文章,更要考虑如何“管”。市场主体数量的快速增长,对监管方式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做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
勇于探路,奋力探索。2019年,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市场监管系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指引》,对市场监管部门26类72项抽查事项的检查程序、内容、方法和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切实解决“为何查”“查什么”“怎么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奋勇当先,江苏的探索从未止步。4月8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正式启动2021年度“双随机”抽查,当天抽取约3.9万户企业。“与以往相比,如今的“双随机”抽查更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实行差异化监管,对涉及联合惩戒、公示信息弄虚作假和行政处罚的企业以及近5年未被查到的企业,加大抽查比例和频次;同时对30多个行业领域开展联合抽查,减轻企业负担,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在江苏,创新监管的做法不断涌现,智慧监管体系的创新不仅推动全省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也为全国市场监管深化改革提供了样板。
走进旭东汽车零部件制造(南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多个摄像头分布在厂区重点位置,每一台大型机械都贴上了二维码,叉车运行过程中声光报警装置随之启动。“现在我们安全生产的弦绷得很紧。”该公司安全生产部经理李建军感叹。截至去年底,南通市通州区在首批383家重要特种设备单位安装监控探头1277个,通过远程监控,倒逼各类市场主体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并为执法取证提供有效证据。
信用监管是市场监管机制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年以来,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信用监管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工作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中每年均获一等奖。江苏不断强化企业信用监管机制,截至目前,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1336.5万户市场主体登记、备案信息,公示行政许可信息236.3万条、行政处罚信息117万条,实现了对全省市场主体的全覆盖精准信用画像。
对失信企业,江苏省并非“一棍子打死”。此前,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开展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工作的实施意见》,给企业一个信用修复的机会,截至目前,共为企业修复公示信息1211件,涉及企业1112户。
优化服务,“服”出便利
进行人证核验、填报上传材料、上传电子签名、等待登记审核……近日,在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内,苏州众诚宇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琴在一体机上只操作了4步,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通过服务专窗,我在家门口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太方便了!”吴琴欣喜地说。
吴琴所说的服务专窗,是今年3月苏州在省内率先启动的“政银合作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窗”项目。通过服务专窗,企业开办最快0.5天就可以申请完成。
服务更好、效率更高,“放管服”改革激发创业热情。截至9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338万户。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全省企业开办平均用时压缩至2.01天。2.01天是什么概念?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国家要求企业开办时间是5天,2020年要求是4天,江苏比国家要求的开办时间快了一半。
不仅如此,在优化服务方面,江苏还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实行名称自主申报,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环节,改为自主申报;针对企业“出生容易死亡难”的窘境,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将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从45天缩减至20天;建立企业开办时间评价指标,考核结果纳入省政府营商环境评价考核体系。
自南京市栖霞区诞生全国首张“不见面审批”营业执照以来,“不见面审批”已成为江苏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动全程电子化登记,申请人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电脑、手机申领营业执照,真正实现了审批不见面,目前新登记公司网上登记占比达98.57%。
围绕服务企业,各地诸多颇具创意的惠企政策也在同步推进。
3月底,南京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休眠”制度。短期内经营困难,需要暂停经营的企业,可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休眠”,“停机保号”。
苏州市市场监管系统落实涉企行政执法“免罚轻罚”2.0版清单,营造包容审慎的市场环境。上半年,全市办结相关案件2197件,共有2087家企业受益,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达95%以上。
“接下来,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江苏将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改革试点,降低企业经营的门槛和成本。”朱勤虎表示,“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下放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行政审批权限,规范委托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确保放得下、接得住、办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