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职员朋友圈并非“私人领地”。
【资料图】
作者 | 张凯旌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上市公司中层能随便发朋友圈吗?
1月28日,宁波证监局披露,已对东方日升(300118.SZ)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理由是公司员工庄某于1月9日在微信朋友圈称公司储能业务“23年在手已签4吉瓦时多”,并在评论中与某券商分析师讨论上市公司组件成本、交付价格、未来业绩等,构成违规披露上市公司未公开信息,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在此之前,1月17日东方日升还曾收到深交所下发的监管函,督促公司董事会重视相关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再次发生。
资料显示,庄某系东方日升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Leon Chuang)。其自美国MBA毕业后就进入了大陆的光伏圈,一路从江西某光伏公司的工人做到了上市公司中层。近几年已多次代表东方日升出席各种论坛和公开活动。
这样一位光伏业的老兵,为何突然对在朋友圈“秀订单”来了兴致,还与中信建投电新首席分析师朱玥就产业链价格、成本等问题你来我往、热烈交流?
事实上,庄英宏的激动之心并不难理解,此时正值光伏上游原料价格大跌,而此前东方日升作为光伏组件龙头之一,饱受高价原料之苦已久,2021年净利润一度出现了9年来的首次负值。
这是否意味着东方日升开始否极泰来了呢?
朋友圈违规信披代价:当事人被罚,公司连收监管、警示函
针对这起“朋友圈秀订单、在线调研”事件,东方日升不久前曾在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时做出解释。
庄英宏在朋友圈发布的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转发文章时的配文,透露了公司储能业务订单情况;二是与卖方分析师的评论与回复,透露了公司电池组件非硅成本情况。
其中,储能业务由东方日升控股子公司宁波双一力负责,而宁波双一力目前已双签订单量约1GWh,意向在谈订单量约3GWh,合计约4GWh。公司认为,庄英宏口中的“已签4吉瓦时多”是其在与相关同事交流后作出的个人理解,与实际订单情况在统计口径上有差异,虽然属于未公开披露的信息,但不是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的准确反映。
而在电池组件非硅成本方面,综合全球权威光伏分析机构PV InfoLink于1月4日发布的周光伏供应链价格,以及中信证券于2022年12月发布的相关研报中对产能成本进行的测算,数据与庄英宏所述一致。东方日升称,该信息属于公开市场行业内普遍观点,不属于未公开披露的信息。
又由于储能业务的双签单量,即使按4GWh的业务规模,根据2022年1-9月销售均价测算,也达不到2021年度公司主业收入的50%,因此东方日升认为,储能订单信息不属于达到披露标准的重大信息。
来源:东方日升公告
而宁波证监局认为,东方日升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
该规定提及:“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的信息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披露,不得提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
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兆全认为:“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可以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讨:一是监管机构是否认定上市公司的虚假陈述行为;二是监管机构是否认定内幕信息责任。如果属于重大事件,那么庄某属于违规泄露内幕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日升已经对庄英宏进行了内部问责。具体表现为,对庄英宏予以严重警告处分,一次性扣除绩效工资,2022年度综合考核等级不高于B等,取消当年度晋升及评优评先资格。
一条朋友圈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对于庄英宏而言的确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原料价格,对东方日升有多重要?
发布不到一个小时后,庄英宏就删除了与朱玥的评论对话。但这番对话,已经充分揭示了业内对光伏组件厂商成本价格的关注程度。
东方日升的主业,是光伏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公司还围绕新能源产业从事太阳能电站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之一)与转让、光伏电站运营等业务。
简而言之,东方日升在产业链中处于中游位置,对上下游也略有涉足。
(红虚线内为公司业务范围)
在光伏行业,上游核心原材料硅的价格,决定了很多企业的生命线。以东方日升为例,以单晶硅片为首的原材料,一直是公司最大的成本项。2018年-2021年,东方日升太阳能组件原材料成本占公司核心业务营收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5%以上,2021年甚至达85.4%。
而单晶硅片的成本,则受更上游多晶硅料价格的影响。由于多晶硅扩展周期较长,过去几年多晶硅总量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也持续走高。
在这个阶段,硅料玩家是最大受益者。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企业,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了翻倍式增长;而同时布局了硅片和组件环节、追求“垂直一体化”的隆基绿能,也能通过销售高价硅片将成本向下转嫁。
而中游的东方日升,利润则受到挤压。2021年,硅料价格从年初的80元/kg涨到11月的270元/kg,而东方日升的涨价幅度不及上游成本的暴增,导致了业绩的亏损。这一年,东方日升在营收同比增长17.23%的情况下,净利润由盈转亏至-1490.23万元,同比下降106.31%,这是自2013年以来公司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值,扣非净亏损更是高达6.47亿元。
与此同时,东方日升产能利用率自2019年起便掉头向下,连续两年低于50%;同期公司产销率则保持在90%以上。有观点认为,此举有调控出货量之意,是“产一件,亏一件”局面下的无奈之选。
2022年,硅料价格继续上涨,最高时一度达330元/kg。但随着多晶硅料产能快速释放,硅料价格开始回落,整个产业周期迎来拐点。
来源:东莞证券研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硅料产能合计51.9万吨;2022年底这一数据将达到120.3万吨,同比翻倍有余;2023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将再次翻倍,达到250万吨。
在此背景下,原先受苦的东方日升终于有了翻身的机会。InfoLink上周发布的光伏产品价格显示,今年首周,硅料、硅片价格环比下降超20%、电池片环比下降约15%、组件下降幅度则不超过4%,相当抗跌。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组件目前跌幅小与上游价格传导需要时间有关,此外海外市场不受春节假期及冬季冻土难以施工的影响,撑起了组件的装机需求。多家券商机构也认为,组件环节有望从硅料降价中受益。
2022年前三季度,东方日升营收同比增61.86%,净利润同比增92.35%,业绩已经有所回暖。
“创始人”押注太阳能
东方日升业绩的复苏,除了受光伏行业整体景气度的影响,也与2021年林海峰重回董事会执掌公司业务有关。
作为东方日升的创始人,林海峰总是令人印象深刻。
来源:东方日升官网
据《证券时报》报道,东方日升上市之初记者前去采访时,林海峰身着迷彩服,手臂粗壮有力,看上去威风凛凛。
更能体现林海峰个性的是,东方日升开展的为期8个月的后备干部选拔活动中,不仅要搞好本职工作,还要参加很多素质拓展训练。2011年东方日升的首期“储备干部魔训营”,学员们要在两天内,负重10多公斤的背包,穿过海拔584米的东海云顶,873米的摩柱峰,长途跋涉70余公里。
“我讨厌输不起的人。”林海峰曾表示。这大概与他创业过程中经历的多次失败有关。
林海峰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做汽车功率放大器、塑料颗粒、进水机阀门,还是继承父亲的老本行,做塑胶模具,都以失败而告终,并且负债累累。
在此背景下,林海峰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在家里已对外欠款70多万的情况下,林海峰提出要做科技含量和成本都很高的有机玻璃。巨大的压力下,林海峰靠着对技术的不懈钻研,成功将家里橡塑厂的产值由几十万元发展到380万元。
后来,考虑到太阳能灯具和有机玻璃管行业链相近、技术相仿,林海峰又踏入太阳能灯领域。2002年,林海峰创立了东方日升的前身,成为国内最早进军光伏应用行业的企业之一,2005年,该公司销售已经过亿。
此时,林海峰又做出了一个颇具赌性的决定,他选择拿出全部身家押注太阳能电池片研发,当时光伏还是在欧洲刚刚兴起的新事物。
哪怕是在公司即将上市时,林海峰也曾遭到全体家人的反对。但他有自己的坚持:“要么你们来当总经理,我当的话就要上市。”
不过,虽然林海峰有着不同常人的经历,但东方日升市值最高时也不过300多亿,与光伏产业链中真正的龙头有不小的差距。而且在光伏企业纷纷追求“垂直一体化”的当下,东方日升的组件主阵地也正遭到侵蚀,因此对于公司而言,求变又一次迫在眉睫。
恰逢国家提出“双碳”目标,林海峰2021年回归后,已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力,包括大举收缩公司业务线,借助出售东方日升旗下诸多优质资产、募资等方式回笼资金,并进行扩产,其中多个项目斥资金额达数百亿。
来源:东方日升官网
为此,林海峰不惜质押自己的股份。截至1月10日,林海峰近半数所持股份均已被质押。
而东方日升扩产的领域,也早已不局限于组件和电池,而是向产业链上游延伸。2022年上半年,公司多晶硅业务已实现营收9.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达7.7%。
不过,东方日升想要完成真正的“一体化”还有不小的难度。比如目前,由于缺少硅片环节,公司生产的多晶硅只能出售,不能为自己所用,且近两年收购的新产线,产能爬坡也需要一定时间。
在此背景下,你如何看待东方日升中层与券商首席在朋友圈的交流?认为上市公司中高层发朋友圈的界限在哪?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