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银行倒闭危机引发的蝴蝶效应还在继续。
在硅谷银行单日暴跌60%之后,美联储、美国财政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开始介入,全力挽救这场银行危机,确保储户存款安全。
但硅谷银行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昨天晚上,美国银行股又是一片血雨腥风。阿莱恩斯西部银行一度暴跌80%以上,第一共和银行一度暴跌76%以上,多家小银行的股价跌到熔断,金融服务业巨头嘉信理财股价连续三天暴跌10%以上。
【资料图】
汽车股又下跌,比亚迪出来辟谣
不过在A股,银行股倒是没什么事,尤其是工农中建几大银行股很稳。
A股近期跌幅最惨的反而是汽车股。在东风汽车打响燃油车大幅降价第一枪之后,汽车股就开始了集体大跌。
今天(3月14日),汽车股再度集体下跌。其中比亚迪一度下跌超过3%,长城汽车盘中下跌近5%,伯特利一度大跌近7%。
我们不妨看下各家巨头的近况。
最近有传闻说,特斯拉跟比亚迪停止了合作。众所周知,比亚迪和特斯拉是国内销量前两大汽车品牌,比亚迪不仅造整车,自己造的电池还卖给别人。
2022年的时候,比亚迪跟特斯拉达成了合作,前者将为特斯拉供应电池,但最近传出因为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自身问题,以及两家公司竞争关系等因素,双方合同在年初到期后,就没有继续合作。
不用比亚迪的用谁的呢?现在的消息是,特斯拉在更多考虑韩国LG能源和日本松下的电池。
不过,比亚迪刚刚对“特斯拉停止合作”的传言表示了否认,说这是不实信息。
马斯克也在推特上说,特斯拉和比亚迪之间的关系是积极的。
在否认消息出来之后,比亚迪的股价也从上午的下跌超过3%开始反弹,盘中一度翻红,收盘微跌0.21%。
2020年初,当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场开始量产之后,A股就迎来了一波特斯拉概念股的行情,各家给特斯拉生产配件的公司纷纷翻倍大涨。毫无疑问,特斯拉是A股汽车产业链的巨大催化剂,与其合作就会鸡犬升天。虽然比亚迪在国内卖的比特斯拉多,但对股市的号召力方面,特斯拉远胜过比亚迪。
下跌节奏不同,背后逻辑不同
去年8月份巴菲特首次卖出的时候,比亚迪(002594.SZ)股价在300元以上,现在股价240元。回顾这半年多比亚迪的走势,也就是在1月份的时候反弹了十几个点,其他大部分时间都乏善可陈。
比亚迪1月份之所以涨,还是因为有春节后销量大增的预期撑着。进入到2月份之后,预期临近兑现,比亚迪直接扭头向下,一波流下跌了20%以上。
而最近跌幅较大的长城汽车,其实在2月份还涨了10%以上,只是三月份燃油车大降价之后,长城汽车才开始主跌的。
比亚迪2月主跌,长城汽车2月主涨,根本原因还是两者的属性不一样。
比亚迪是新能源车,特斯拉是在1月份开始降价的,更早地传导到了比亚迪身上。而长城汽车是传统燃油车为主,2月份的上涨之后遇到3月份的燃油车大降价,属于高位出现大利空,因此最近几天长城汽车砸盘明显更狠。
于是,三月份的前两周,长城汽车下跌高达21%,而比亚迪跌幅不到8%。
同期,新能源标签明显的赛力斯上涨3%,燃油车标签明显的长安汽车下跌超过13%,反映的也是这个逻辑。
中游两头受气,行业逻辑彻底逆转?
无论是先斩能源车股票,还是后斩燃油车股票,作为行业中游的汽车零部件板块显然都会受到车市整体大环境的冲击,因此股价连续挨刀。
零部件板块的几个龙头,自2月份以来,拓普集团下跌超过23%,德赛西威下跌超过27%,伯特利下跌超过25%,三家公司的跌幅均高于新能源和燃油车的整车龙头股。
汽车零部件公司夹在中游,两头受气的特点在股价表现上尤为明显。
2022年4月份之后股市的那波反弹,汽车零部件股票涨幅尤为明显,是股市主线之一。当时广东鸿图暴涨近400%,伯特利、德赛西威翻倍。
当时的市场逻辑是,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一体化压铸的广东鸿图涨幅尤为巨大。
汽车零部件从2022年的主涨板块变成了2023年的主跌板块,背后的逻辑其实就是新能源车销量基数变大之后,高增速越来越难维持。
跟零部件企业一样,处在行业中游的还有动力电池厂商,所以宁德时代是不得不说的公司。
上周五,也就是3月10日,受东风汽车大降价的冲击,汽车股整体大跌。而宁德时代当天还上涨了2%以上,这是因为宁德时代前一天晚上发布了发布了“2022年营收3285.94亿元,同比增长152.1%;净利润307.29亿元,同比增长92.9%”的利好年报。
如果没有这个利好年报撑着,那么宁德时代当天大概率也是大跌。
最近两天,宁德时代累计下跌近5%,可以看作是一个补跌。
目前,宁德时代面临着碳酸锂价格明显下降和汽车明显降价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自己的成本会降低,另一方面碳酸锂大降价的背后,本身也是行业产能过剩的忧虑。显然市场对产能过剩的担忧更强。
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的产销量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7%和93.4%。
来到了700万辆的基数之后,2023年还能再翻倍增长吗?
市场预期的是,今年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或超过30%。从无到有的渗透率是最快的时期,但是来到30%的渗透率之后,新能源车再想冲击燃油车已经越来越困难,毕竟油车的死忠粉太多,何况燃油车的大降价更是让原本的新能源车潜在用户又动摇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特斯拉的先降价动摇了燃油车的销量,东风汽车的大降价又动摇了新能源车的逻辑,再加上过去几年新能源龙头们太深入人心,成为基金高比例配置的对象,因此遇到大降价这种行业大利空,基金争相出逃,股价无论如何都撑不住了。
股价涨跌的根本逻辑是供需关系,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杀进新能源车之后,供需关系崩坏,价格战盛行,行业盈利能力极大减弱,直到新的一波产能出清,基本面才又会好转,而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
所以,新能源股票们的放量大跌,或许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