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至16日,亚洲睡眠医学会第三届睡眠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医学教育专委会承办的中国睡眠研究会首届人工智能睡眠分期人机对抗大赛暨倍德杯全国睡眠执业技能大赛拉开帷幕。
大赛以专业化、智能化、应用化为特点,聚焦人工智能与睡眠监测技术深度融合,吸引各级医院、院校和科研单位参赛。最终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共33个团队参赛。
据悉,所有参赛团队拿到同一被试的整夜睡眠监测数据,以AASM2.6手册为标准,逐帧判读睡眠分期,将睡眠分为W、REM、N1、N2和N3。由13个人工智能算法团队组成的AI智能分图团队与19个由临床医、技、护组成的人工分图团队展开角逐。
比赛中,近10位业内专家参与并最终确定了大赛中使用数据的标准睡眠分期标注。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志愿者对比选手答案和专家标注进行数据的统计工作,睡眠分期的准确性= 分期正确的帧数/ 睡眠数据的总帧数。AI组获得的最高准确性为88.22%,人工组分图获得的最高准确性为90.28%,结果表明,AI算法可获得与人工睡眠分期相当的准确性。对该两个队在大赛测试数据上结果进行详细统计发现AI组比人工组在深睡眠的判读中准确率较高,其他分期和总体分期的分期则略低于人工组。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参赛团队通过神经网络模拟医生判读脑电波出现的代表睡眠阶段的特殊波形,以及他们转换规律的神经网络。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的参赛人员表示,这是睡眠领域中一场AI和人工PK的比赛,以前没想过的。
南方医科大学医方医院教授张斌点评道:“AI的结果非常值得期待!赛前我们给了参赛选手三个样例数据,让选手熟悉数据格式和算法参数调整,以适应比赛的要求,因此AI能够取得一个很好的结果;但是不同的医疗中心、不同的品牌设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希望通过更大数据量训练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类型的数据,将结果进一步提高,成为临床医疗和医生解决睡眠问题的得力助手。”
东南大学教授刘澄玉表示:“未来睡眠分期AI算法研究有两个重要的工作需要持续加强:一是从辅助临床医生角度出发,建立更具医工交叉和医工交互的工作模式;二是从生理机制角度出发,建立具有可解释性的AI模型。”
复旦大学教授陈炜表示:“智能睡眠分期有望辅助医生诊疗,提高医疗效率。本次大赛提供了非常好的医工交流平台,后续医学和工程领域要加强深入合作,在准确率高、稳定性好的智能睡眠监测与分析方法方面产生更多的创新,促进睡眠科学的发展。”(记者 代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