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学科带头人刘明副院长指导下,由黑龙江省医促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生导师、普外科九病房(结直肠肿瘤外科)黄睿教授团队联合肝胆外科和超声科专家,为一位直肠癌伴多发肝转移的七旬老人成功施行了“射频消融联合机器人辅助下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NOSES手术”,术后一周患者痊愈出院。刘明教授评价说,达芬奇机器人平台和NOSES微创技术的完美“联手”,有望为今后消化道肿瘤的手术治疗带来一场新变革。
今年70岁的刘先生一个月前开始排便次数增多,伴有肛门下坠感及排便不尽感,老人当时没在意,认为是消化功能障碍所致。近来症状逐渐加重,每日如厕十几次,这让他一下子紧张起来,到当地医院行肠镜检查,发现刘先生直肠中段有一明显肿物,病理诊断为直肠癌。在办理入院手续后,又被查出肝脏多发转移,当地医生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转入哈医大二院结直肠外科病房后,经详细复查,刘先生被明确诊断为cT2N1M1,已经是晚期直肠癌。看着老人及家属渴求的目光,经治医生黄睿教授急患者之所急,邀请本院肝胆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超声科、病理科等科室进行了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会诊,通过充分讨论和评估,大家均判断刘先生肝转移灶已无法完整手术切除,但可以考虑射频消融联合手术切除的方案。
首先,由周显礼、王晓蕾两位教授利用射频消融技术为病人肝脏深在的4枚转移灶进行了处置。之后在刘明副院长的主持下,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由黄睿、陈晓宁、金英虎、马天翼等4位专家共同施行了机器人辅助下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NOSES 手术。在此过程中,患者腹部无任何辅助切口,肝转移灶及直肠切除病灶均经直肠和肛门取出体外,出血量仅有20毫升左右。由于避免了传统“开膛破肚”的大手术,老人康复速度非常快,次日就能下地活动,第三天就恢复了流食,术后一周顺利出院了。
据了解,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被誉为“微创中的微创”,是指使用腹腔镜、机器人等设备完成腹腔内手术操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腹壁没有任何切口,术后腹壁仅存留几处微小的戳卡疤痕,堪称是一种微创、无瘢痕的手术方式。NOSES技术被认为是继腹腔镜之后的第三代微创技术,代表了微创治疗时代的新标杆。与传统的开腹及腹腔镜手术相比,NOSES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在将“无疤”理念发挥到极致的同时,还有助于减轻术中及术后疼痛,避免切口感染、切口疝及慢性腹壁疼痛,减少术后腹腔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等问题的发生。
术后,黄睿教授介绍,此例患者的成功手术经验有:一是老人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肝转移灶为多发,散在分布于左右肝,在多学科讨论及建议下,团队采用射频消融术联合手术,完美消除了所有病灶;二是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往往需要上下腹各约20厘米的大切口,传统的腹腔镜手术也需要长约8厘米的辅助切口用于取标本。而本次采用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和肛门拖出标本的直肠癌根治术,术后腹壁仅留有几个小于1厘米切口,既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又加速了康复进程。三是术中采用了先进的机器人辅助下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 NOSES 术。实践结果证实,机器人的裸眼3D及更高的放大倍数,能更好地显露和保护重要的神经血管,机械臂可旋转540°,表现得十分灵活,可圆满完成各种高难度手术。不仅如此,机械臂还能过滤手的震颤,减轻副损伤。
刘明教授评价指出,NOSES手术是在保证肿瘤根治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改善病人术后的腹部外观和减少创伤;且由于腹部无切口,从源头上避免了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切口感染、出血、切口疝等。虽然体内切除的范围相同,但NOSES术式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确保患者尽早下地活动,降低了褥疮、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等术后护理及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和可能性,缩短了住院时间,使病人获得更好的微创治疗及临床获益。刘明教授还建议,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病例均应通过多学科讨论,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通过根治性切除让患者获得理想的预后。(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衣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