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工程院在兰州联合成立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甘肃研究院,希望通过院地双方共同努力,凝聚院士专家集体智慧,在研究院目标定位、机构设置、项目立项、活动组织、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经费管理等方面加强探索实践,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省院合作示范平台,助推甘肃科技强省和高质量发展。
在成立后的首次会议上,甘肃研究院还公布了首批涉及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交通运输等六大领域的“卡脖子”攻关项目。
首批项目包括:
——冶金及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一是镍钴高温合金、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高强高韧铝合金、高纯金属及其粉体材料等系列产品研发,二是核用钢性能提升研究,三是新型电池材料、储氢材料、光热发电配套材料开发。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甘肃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项目拟开展以下研究:一是新能源集群广域多能互补优化控制技术研究,二是规模化储能与源网荷互动协调控制研究,三是风光核清洁能源等关键技术、系统、部件、装备和材料研发。
——甘肃省核产业全链条发展研究。一是铀浓缩生产工艺、乏燃料后处理工艺、退役核设施处理、核设施相关元件及设备制造等核燃料循环技术研究,二是同位素电池、重离子治疗装置、中子辐照育种等核技术应用研发。
——陇药全链条品质锻造体系研究。一是开发药食同源道地中药材新型饮片、保健食品,二是研制中兽药、中药配方颗粒、现代中成药等新药,三是建设中药材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
——种质资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一是特色粮油作物优异基因精准鉴定及新种质创制研究,二是优质抗逆牧草种质创制及育种研究,三是地方特有家畜遗传资源品种保护及干细胞育种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铁陆航多式联运联接发展战略研究。一是多式联运联接机制、模式研究,二是多式联运联接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三是多式联运联接枢纽建设及物流体系研究。
据了解,入选的六大领域的项目都有相对较好的基础条件,比如甘肃省是我国核工业建设较早、规模较大、体系较完备的省份之一,在全国核产业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核电阀门、检测装置等核配件研制方面有一定基础,在核燃料生产、乏燃料后处理、高放废物处置、重离子技术应用等方面,已经形成产业体系,开展核产业全链条发展研究具有基础和优势。在比如,甘肃处在国家新能源输送走廊的枢纽位置,“水火油气风光核”等能源种类齐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位居全国前列。但要实现“双碳”目标,甘肃需要进一步突破低碳关键技术,合理规划多能互补,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甘肃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世荣表示,六大领域项目选题都集中在重点产业和“卡脖子”技术上,力求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优势,形成一批科研创新成果。(记者 康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