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打造发展新引擎,对俄经贸实现新突破

发布时间:   来源:国际商报

哈尔滨片区自挂牌设立以来,全面践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功能定位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发挥了先行先试的积极作用,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累计新设立企业8102家,202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0.51亿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营商环境排名跃升至第51位,总体方案实施率达到100%,片区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成果,实现了良好开局。

高位谋划

改革创新成果频涌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制度保障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先决条件。哈尔滨片区管委会成立后“整合新区审批、商务、营商、行政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职能,设立了法人机构质的片区管理局,重新梳理谋划哈尔滨自贸片区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发挥好“五区叠加”的优势,先后制定出台了《哈尔滨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哈尔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并围绕数据统计、任务督办制定出台专门的规章制度。”哈尔滨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哈尔滨片区为了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先后出台了“黄金30条”“新驱25条”“助企上市10条”等系列政策,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家级新闻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广泛宣传,并向全社会承诺:“其他地区有的政策,自贸试验区都可以有;其他地区没有的政策,自贸试验区都可以谈”。

经过持续的制度创新探索,哈尔滨片区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推出制度创新案例93项。其中,创意和知识产权收储和育成机制等4项国内领先或首创的制度创新成果被推选上报商务部;境内外汇账户结汇业务等25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省级创新案例;“以照为主、承诺代证”“企业跨境和异地登记”“企业设立登记4.0版(秒批)”等创新案例被中央媒体报道;俄运通公司在省内首家获批“网络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被列为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示范案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哈尔滨片区积极向先进地区学,复制移植先进经验为己所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先后复制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206项,尤其是深圳(哈尔滨)产业园也成功引入深圳企业服务中心营运模式、采取了深圳新型工业用地M0的土地出让方式、在全省首次实现了招投标评定分离的深圳机制、出台了进出口及首台套设备税收减免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探索土地作价出资入股、建立了异地协同审批机制等10余项深圳经验。形成了一个深圳“飞地制造”、深圳“园区复制”、整个新区“推广”的完整经验路径。

“自贸试验区建设就是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实践的过程,片区将持续对标一流,内找不足,外寻突破,将一批创新发展的制度成果应用推广,激发哈尔滨片区的内生动力。”哈尔滨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获得感满满

企业来得了、落得下,得看营商环境是否便利,获得感是否满足。为建设便利化营商环境,哈尔滨自贸片区先后推出39项政务主题服务套餐,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服务,与3家园区、9家银行共建政务服务窗口,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功能圈。全区1069项政务服务事项中,网上可办率达99.44%,其中1046项达到最优,占比97.8%。这些举措极大地便利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显著提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满满的获得感。

这些便利措施还不是全部。哈尔滨片区还推出“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清单”,创新“三项清单”“四种防范”“五类监管”等工作机制,持续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同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的获得感更足、满意度更高。通过聘请营商环境监督员、举办改革事项听证会和营商环境恳谈会,定期听取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建设的监督评价和改进政府服务的政策建议,已帮助片区企业有效解决了中药材销售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核定扣除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进口商品市场准入、大麻CBD相关商品归类等难点问题。

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哈尔滨自贸片区法庭、检察室成立,引入了哈尔滨市仲裁委员会和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业务受理窗口,尤其是“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全面推进,极大的便利了企业群众办事。2020年初,哈尔滨新区决定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应划必划、应划尽划”的目标,全面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以照为主、承诺代证”等深层次改革,将487项行政许可事项中的97%划至行政审批局,审批效率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整合14个部门3389项行政执法职权,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创下整合力度最大、涵盖范围最广、执法方式最新等多项全国之最。在疫情防控形势下,还推出“零接触”办事新举措,开启“无感”审批新模式。

“通过以上举措,片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跃升至第51位,办事不求人已成为常态。”哈尔滨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瞄准定位

对俄经贸实现新突破

“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全面合作的承载高地和联通国内、辐射欧亚的国家物流枢纽”是国家赋予哈尔滨片区的战略定位。

“自成立以来,哈尔滨片区紧紧围绕这一定位,积极搭建台、优化服务、完善政策,全力推动科技、产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哈尔滨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一国家定位的指导下,哈尔滨片区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对俄经贸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突破,建成了对俄金融结算服务中心,地方政府间合作实现零的突破,园区和项目建设厚积薄发,科技合作、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都得到进一步深化。

在对俄经贸合作方面,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和投资等领域拓展。东金集团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的“远东一号”现代农业综合示范项目已初步形成规模。2019年,首次通过中俄江河通道实现了优质俄粮的回运。哈电集团与多家俄罗斯政企签订工程承包协议。工大博实、海能达、滨利建材等哈尔滨片区的企业进一步拓展俄罗斯市场。

在中俄跨境金融合作方面,通过引进中俄金融联盟,中俄跨境金融合作层次不断深化,领域不断延伸。哈尔滨银行的中俄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台上线,接入18种俄罗斯主流跨境支付方式,结算时间由10天减少至3天。2020年12月,哈尔滨银行“对俄结算服务中心”落户哈尔滨片区,该中心开通了对俄结算绿色通道,推出了卢布自助兑换机服务,可为各类对俄经贸主体提供本外、内外贸、离在岸、商投行一体化的便利化跨境金融服务。今年,哈尔滨银行成功获批CIPS(跨境人民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资格,并正式接入CIPS系统,哈尔滨银行有望成为俄罗斯银行和对俄企业跨境人民结算的枢纽,助力打造哈尔滨片区对俄金融结算中心。

在园区和项目建设方面,哈尔滨片区挂牌建设以来,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落地力度,先后引进了浙江东日集团的中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宝能中俄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和万科中俄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与万科集团合作建设的中俄产业园,以“一企两园”“两国两园”的形式,打造集金融协作、产能合作、跨境商贸、文化交流、科技创新于一体对俄合作综合产业园区,园区将成为哈尔滨片区和哈尔滨市的对俄合作地标。

此外,哈尔滨片区在科技合作、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合作上,大力支持科研院所与以俄罗斯为主的独联体国家开展科技合作;通过引进台企业,促进与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开展科技合作;加快推进离岸科创台建设。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增进了中俄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往来和互动,促进了民心相通,为推动哈尔滨片区与俄罗斯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在与俄经贸合作的引领带动下,2020年,哈尔滨片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40.5亿元,占全市进出口额(255.9亿元)的15.83%。今年上半年,哈尔滨自贸片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7.5亿元,占全市进出口额(152.2亿元)的18.07%,同比增长279.1%;其中,实现对俄进出口总额2.94亿元,同比增长153.4%。

区域合作

产业发展频现新亮点

产业是自贸试验区发展基础,强化产业引领,集聚产业发展是自贸试验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经过细致谋划和审慎研究,哈尔滨片区提出“四中心一高地”的产业发展布局,将建设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会展中心、特色国际文旅中心和新兴产业集聚高地作为产业引领发展重点任务来抓,并加快推动深圳(哈尔滨)产业园、中国北药智慧产业园、碧海产业园等产业园区集聚发展,进一步夯实招商引资的产业基础。

为有力推动产业发展,哈尔滨片区创新招商模式,组建片区国际招商公司,建立俄、日、韩招商代表处,构建起“谋、选、招、落、服”一体化招商新体系;实施“云招商”“云签约”等招商引资新模式,通过与驻俄罗斯喀山总领事馆、德国企业开展线上对接和政策推介会,推动片区招商取得扎实成效,已签约项目93个,协议引资2287亿元,其中包括绿地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等9个超百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16亿美元。哈尔滨片区还完善了落商机制,推出重点项目“三级包保”、存在问题“集同协调”、部门联动“综合会办”等工作机制,促进省市重点项目提速建设。

尤其是对接深哈合作战略,哈尔滨片区探索出一条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打造了全国对口合作新样板。通过引进深圳先进经验、管理团队,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高标准建设了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打造了高质量“飞地经济”新模式,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要举措的积极实践。

据了解,深哈产业园按照“能复制皆复制、宜创新即创新”的原则,通过“带土移植”深圳团队、深圳体制机制、深圳政策体系、深圳理念、深圳作风和深圳精神,打造深圳的“飞地”、哈尔滨的“特区”。深哈产业园与哈尔滨新区共建定制化的“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推进“秒批”和企业办事不出园区,为企业发展提供全要素服务保障,让企业在园区如同到了深圳“特区”,享有同样的创业生态和政策环境。

目前,哈尔滨片区正在以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为载体,全力打造全省的科创中心,力争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并聚焦园区产业发展,以龙头带动产业上下游集聚,建设产业生态圈。目前,园区已注册企业261家,注册资金87.96亿元。已签约高新技术企业23家,包括华为鲲鹏、深圳敢为、中科49所、哈船卫星、深圳石墨烯创新中心等。储备重点客户68家,积极推进众达硅光、天宇、海克斯康、安世亚太、京东、正泰等企业入园投资。初步形成了新兴产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态势。(记者 韩 凯)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