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更令人失望结果的前兆,还是市场情绪过度反应跌出来的黄金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巴伦周刊(ID:barronschina),作者:林一丹,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美团血很厚,快手有纠结。
(资料图片)
以2022年10月底为坐标,绝大多数港股互联网公司的股价都走出了一道完美的“V”型——这意味着去年的失地大都已被收复,百度(BIDU.O、9888.HK)更是借ChatGPT的东风创下了近两年股价新高,新周期的开门红已是事实。
但美团-W(3690.HK)和快手-W(1024.HK)是例外。两只股票在短暂的热闹后,并没能延续同行的涨势,2023年迄今跌幅超15%。
这是一个更令人失望结果的前兆,还是市场情绪过度反应跌出来的黄金坑?
美团:“双寡头”变成“三国杀”最近令美团股价承压的原因之一,是抖音和微信据称将拓展外卖业务。
先有媒体报道“抖音将于3月1日在全国上线外卖服务”,抖音回应表示目前仅在北京、上海、成都试点“团购配送”项目;后有微信在深圳、广州上线“门店快送”服务,用户可通过小程序页面点外卖。
竞争者的加入,势将对外卖双寡头局面带来新的挑战。
如今的“双寡头”局面,其实是由激烈的“三国杀”演变而来的——彼时的淘汰者是百度外卖,马太效应则在美团和饿了么中凸显。后来,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美团逐渐占据上风。天风证券研报指出,美团和饿了么的市占率约为7:3,且市场集中度还在不断上升。
阿里巴巴的2023财年半年报显示,包括饿了么在内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37.05亿元;同期美团核心本地商业业务的营收是阿里巴巴的3.5倍,达人民币831.05亿元。
不过,抖音早在2020年就开始布局本地生活业务,2022年8月又与饿了么达成合作。如果再加上微信,那么外卖市场是否又会重回“三国杀”?
在多数机构看来,现阶段美团的“血”还很厚。
从商家端和履约端来看,中信证券指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美团已实现了全国2800多个市县的覆盖(占全国县级区域的99%),季度活跃商家数目930万户。该机构预计2022年美团外卖单均配送成本7.1元,低于抖音所采用的顺丰同城“同城配送服务”的10.2元,成本优势十分显著。
从服务费率来看,抖音自2023年2月1日起对合规经营的商家提供返还5%的激励政策,较此前的50%大幅降低,与美团的服务费率差额收窄,浙商证券认为这也将利好美团。
在商业模式方面,招商证券(香港)认为美团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要优于抖音跟物流公司的合作模式。第一上海亦认为美团通过“用户+商户+骑手”三边网络所构建的“低毛利、高壁垒”的商业模式,受外部冲击影响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2月7日,摩根大通以每股164.2278港元的价格增持了2580.0789万股美团-W股份。增持后摩根大通的持股数目约为3.58亿股,持股比例为6.45%。
快手:差异化变成差距同为短视频起家的公司,当抖音向美团下战书之际,快手-W正在经历业务方向的变化和管理层的变动。
1月17日晚间,快手-W发布公告称,陈定佳将辞任公司首席技术官一职。随之而来的是公司元宇宙和XR业务被调整,更多资源向云业务倾斜——2022年8月,快手推出视频云服务品牌StreamLake,吹响了进军B端市场的号角。
有市场观点对快手-W的这一举动表示认同,因为相比元宇宙和XR,云业务的业绩回报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毕竟对于快手-W而言,实现盈利才是其当务之急。财报显示,快手-W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13.15亿,同比收窄48.4%。
长久以来,快手-W都在尝试寻找一条差异化的路径,尤其是2020年看到直播业务的增长已经明显失速时,快手-W不得不在广告和电商业务中谋求更大的势能。但近两年受制于行业降本增效的主基调,快手-W似乎进退维谷:
一方面,为公司贡献最大营收占比的线上营销遭遇了众所周知的、普遍存在的挑战,2022年第三季度仅同比增长6.2%至人民币116亿元。
另一方面,曾被寄予厚望的电商业务虽然增速强劲,但仍难担重任。2022年第三季度,包括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业务营收增长39.4%至人民币26亿元,占比仅11.2%。
业务方向的纠结反映在市值上,便是差距逐渐被拉开。快手-W完全失去了上市之初的风光,更难以回归第一梯队。
乐观的趋势是,快手-W部分运营数据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例如2022年前九个月平均日活跃用户达3.521亿,每位日活跃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为127.6分钟,电商商品交易总额达人民币5887.699亿元。
除了核心业绩和运营指标外,《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快手-W各业务线的发展动态将成为观察公司上升态势延续性的重要参考,尤其是云业务。需要提醒的是,互联网上市公司中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国有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都是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快手-W在各业务线所面对的竞争局面,远远比美团所处的外卖行业要激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