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中医思维促进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日,记者随山西省卫健委媒体走基层活动走访了晋城市多家医疗机构,并就“大中医思维如何促进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课题对晋城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锦会进行了专访。

发挥中医药优势助推医疗改革

医改难,难在要办的事多可用的钱少,难在病人多医疗资源少。目前80%的医疗支出用在了治疗那些可预防的疾病上。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共用了70%的医疗卫生费用。最健康的70%人口只用了10%的医疗费用。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老龄化、急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负担及环境恶化等开始导致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出现医疗费用的持续上升无法遏制。可用的钱、优质的医疗资源对于哪一级政府而言都是相对不足。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赵锦会介绍,如果把焦点从“医护人员数量增加、医疗设备更新”转移到“病人数量减少、医疗水平提升”上来,那么看病难、看病贵就会有效解决。中医药是“早防早治、群防群治”的卫生资源,特别在治未病中起着主导作用,有着现代医学不可比拟的作用。晋城市要开展以中医养生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普及以中医诊断为主要手段的健康体检、实施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治未病”工程,争取探索出一条群众接受得了、财政支付得起、健康供给有保障、社会满意度较高的改革发展之路。

发展中医药产业促进经济转型

中医药是“点石成金”“变草为宝”的经济资源,具有贯通一二三产业形成“全产业链”的特性。从以中药材种植为核心的农业、以中药产业为核心的工业到以医疗养生保健为核心的服务业,全链条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叠加至所在领域都有可能激活原有格局的产业形态,产生出增量乘数效应,同时可改善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赵锦会以陈皮为例,给记者介绍说,自古就有“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和“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说法,足见陈皮之珍贵。不过在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中只记有“橘柚,味辛温……一名橘皮”,并无陈皮记载。“陈皮”两字首见于清代后期《本草害利》。时至今日,新会陈皮产业每年实现总产值60亿元,从业人员达2万人以上,直接为从业人员支付工资6亿元以上,成为农业产业化的品牌和示范。通过陈皮的发展,晋城市在思考陵川的党参,近代有学者研究认为《神农本草经》和“众方之祖”的《伤寒杂病论》所记所用的古人参是桔梗科党参而不是五加科人参,明确指出“古之人参,即今之党参,上党人参即是党参。五加科人参金元以后,方渐用之”。1959年,由上海市药学会和上海市药材公司合编的《药材资料汇编(上集)》,叙述更为明确:“古时所称人参就是党参。党参最早产地是现在的山西长治,该地秦时为上党郡,故名党参。”如果这一结论成立,陵川党参就找回自己“古人参”的历史地位,晋城市的党参产业一定会有一个指数级增长。

我国康养产业现阶段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万亿元左右,到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晋城市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美誉,有药用植物640余种,很多品种是全国知名的道地药材,具备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资源优势。同时,晋城市全域平均海拔600~700米,地处暖温带,位于半湿润区,处于亚高原。其中陵川王莽岭、阳城蟒河、沁水历山等自然保护区,全年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天数≥80%,发展康养产业物候条件得天独厚。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晋城市势必要围绕康养产业做文章,用“大中医”思维,采取“中医药+其他产业”模式,使中医药与相关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服务大健康的产业集群,升级服务业水平、创立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新兴产业体系,彻底摆脱煤炭依赖,助推经济高质量转型。

发掘中医药技术实现科技创新

中医药是土生土长、原生原创的科技资源,将其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现代科技结合,可以创新开发一批中医药技术、设备、药品和保健品,每一项都有可能创造出巨量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空间,并形成全球性影响。

中国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两项来自中药的药物发现——一项是屠呦呦发明的抗疟药物青蒿素,一项是87岁的哈医大一院终身教授张亭栋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研究。屠呦呦认为《肘后备急方》及《本草纲目》对青蒿素的发现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张亭栋的研究更是受了到民间老中医一个偏方的启发,因为传统中医药某种意义上是现代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在对晋城市的多县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晋城市中医药传承历史悠久,门类丰富,其中不乏一些疗效明确、潜力巨大、值得发掘的特色疗法和适宜技术。这些中医药“珍珠”散落在民间,亟需系统地进行整理、总结、提升。特别是武氏正骨法、苗匠儿科、高平烧伤等中医特色流派,尽管疗效显著、深受患者信赖,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目前面临传承困境,如果不加于保护有可能流失。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对这些宝贵技法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创造性发掘、创新性保护。要把政策给到位、服务跟到位,通过设置流派的传承中心、师承教育、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方式,使得薪火相传;要把目标定到位、要求提到位,借助科研院校攻关克难,推陈出新;还要角度选到位、分寸把到位,围绕民生难题针对健康刚需精准科研,防止空对空、两张皮。

发扬中医药智慧解决生态难题

中医药是“天地一体、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资源。中医药从理论到实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这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内涵相通,蕴含着生态智慧。

2018年4月,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开展生态大普查,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对母亲河做一个大体检。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这一论断,为破解当前生态难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赵锦会说,面对我国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耕地土壤酸化、土地流失、水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中医农业技术与方法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兼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提出了“适时应势推行‘中医农业’”的建议。所谓“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中医农业”可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提供新的思路,其技术与方法在防风治沙、沙漠化防治等环境保护领域大有作用。时下,晋城市环保问题依然严峻,环保工作压力依然艰巨,解决环保突出问题的任务依然紧迫。晋城要用好“老中医”的办法和智慧把生态环境变得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让美丽晋城越来越美好。(记者 席兆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