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宗圣曾子故里,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出产的紫皮大蒜、细长毛山药曾被作为贡品。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嘉祥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名优畜牧品种繁育基地,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乡村要振兴,产业先兴旺。实施产业振兴,一要有钱,二要有人。作为农业大县,围绕资金,嘉祥县除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外,主要是做活土地文章,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广托管服务一体化,盘活农村闲置院落;围绕留人,嘉祥县全力培育壮大手套纺织、建筑建材、现代种业、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集群,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如今,嘉祥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滑雪运动手套生产基地,拥有300多家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1500余户加工户,覆盖全县各镇街和85%以上村居,有超过7万人从事相关产业,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
作为全国制种大县,在加快推动现代种业发展上,嘉祥县立足种业资源优势,坚持以种业带产业促振兴,依托北部黄泛平原生态建设格局,规划建设了97.5平方公里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模种子企业达到22家,实现了现代种业集群发展。围绕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嘉祥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扶持圣丰、祥丰等龙头企业与68家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8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良种日加工量提高到23万斤,常年大豆种子交易量达到1.5亿斤,占黄淮海流域大豆供种量的70%。2021年,嘉祥获得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大县奖励,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迈出了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的坚实步伐。
在生态振兴方面,嘉祥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封山禁采、生态立县”战略。2010年以来,全县累计封山65座、拆除石灰窑97座,先后投入2亿余元资金,治理修复1万余亩破损山体,造林绿化6.2万亩。在“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韧劲下,嘉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绿水青山逐渐成为当地最鲜明的发展底色。同时,嘉祥县聚力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先后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嘉祥县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积极探索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现路径。在综合研判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高标准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5.3万名采石下山户通过承包矿坑荒山转型发展特色林果、养生养老、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青山叠翠、田园风光成为农民群众的“聚宝盆”,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2020年,嘉祥全年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亿元。
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组织振兴,是凝心聚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根本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嘉祥县以推进党建统领“双基”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开展县、镇、村三级联动抓规范,从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和基本保障等方面制定了“5+1”制度体系,显著增强了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2020年12月,嘉祥县高质量完成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试点,358个村、12个城市社区全部实现“一肩挑”。换届结束后,分两期组织37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封闭式培训,并常态化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定期开展“书记大讲堂”,探索实施导师帮带机制,着力打造出一支过硬的“领头雁”队伍。为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嘉祥县以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抓住中央财政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机遇,整合资金3500万元,筛选确定5个项目、70个村集中承建,着力培育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精品项目,目前全县所有村集体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关键要靠人才来推动。嘉祥县一方面大力培育乡土人才,结合村级后备人才培育计划,把1432名优秀青年、经营能人、致富能手等纳入乡村振兴人才库,依托县职业中专建设“星火计划”培训基地,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1万人次,培育高技能人才279人;另一方面积极招引人才,回引89名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回村任职,招募17名“乡村振兴合伙人”签约22个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项目。择优选聘116名县直机关干部到村担任乡村振兴“指战员”,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
2020年6月,嘉祥县依托“归雁回引工作站”,积极组织各镇街联系沟通在外优秀人才。嘉祥县卧龙山街道党工委为解决刘山口村班子涣散、工作散漫等问题,决定通过回引培养新的带头人,增强班子活力、改善落后现状。通过对照后备人才库开展分析研判,发现在福建厦门工作的“85后”刘飞有干劲、潜力大,可以作为村庄带头人培养人选。2020年7月,卧龙山街道党工委依托嘉祥县委组织部成立的在外优秀人才联络服务中心,积极与刘飞对接沟通,讲明扶持政策;并说服在家的刘飞父母等亲戚,共同与刘飞做工作,帮助打消回村后顾之忧。最终,刘飞在组织的呼唤中,怀着投身家乡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的干劲回到了刘山口村。
为了改变村庄面貌,刘飞多方筹资60余万元,硬化村内道路主街3条、胡同30余个,面积1万余平方米,极大改善村民出行条件;投资20余万元对村内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同时,对接村庄附近5家手套加工厂,了解用工需求,有效解决了妇女、困难群众、残疾人等群体务工问题;清理8处废弃宅基地,收回70余亩村集体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收入实现新突破,刘山口村正在刘飞的带领下大步迈向乡村振兴。(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李超 胡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