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班子,带队伍;抓产业,促增收;抓实事,惠民生……2009年12月至2021年8月,新疆乌什县依麻木镇原党委副书记王德春的身影遍布依麻木镇田间地头、农家小院。2021年8月,他调任乌什县燕山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仍有依麻木镇群众不时打来电话问候或求助。“变的是职务,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王德春说。
服务群众的“螺丝钉”
2014年,王德春担任依麻木镇副镇长,时常到各村走访。距离镇政府最远的汗代克吉然村,有一条长达25公里的崎岖土路。“那时没有公交车,我每次去村里都骑摩托车。”王德春回忆,每次走访回来,膝盖以下几乎看不到裤子和鞋子原本的颜色。一不小心,摩托车就会陷入沙坑里无法动弹,只得求助路过的村民,找拖拉机帮忙拉出来。
为解决村民出行不便的困难,王德春每年都将农村公路项目申报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截至2017年,全镇农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村民小组间也通上了柏油路。
2014年至2021年,王德春负责包联勒乌金村。在村里走访时,得知当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托合提·斯迪克懒惰思想根深蒂固,不愿耕种田地,介绍的工作也不去干,只想靠低保过日子,就主动与托合提·斯迪克结对子,连续多次住在托合提·斯迪克家,与他同吃、同住、同劳动,并耐心宣讲党的惠民政策。
一段时间后,托合提·斯迪克被感动了,他说:“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从那以后,托合提·斯迪克变了,除在自家田地劳作外,还到建筑工地务工,收入逐年递增,彻底摆脱了贫困。
邻里纠纷、困难诉求、务工需求……在群众眼里,有事找王德春准没错,他是“螺丝钉”,只要群众需要,他就在。
“刚开始走访时,由于不熟悉,群众不太热情,后来走访的次数多了,群众远远看到我就热情地打招呼,这让我很感动。”王德春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关键时刻的“主心骨”
依麻木镇16个村中,有4个村紧邻托什干河,常年受洪水侵扰。每年5月和8月是汛期,也是全镇干部群众最担忧的时刻,上万名干部群众自发到防洪一线奋战,以防洪水淹没村庄和家园。
2014年5月的一天,王德春带领300余名群众守在勒乌金村防洪坝口。眼看着洪水将河堤撕开一个小口,激流随之喷涌而出,群众陷入恐慌。此时,王德春一个箭步跳入洪水中,招呼岸边的群众赶紧填沙包。群众这才反应过来,一部分人跟着他跳入洪水中,一部分人留在岸边传递沙包。经过大家的持续奋战,终于将决堤口堵住。
回忆起当时的险情,王德春说:“我是党员干部,出现危险情况,我必须冲在最前面。”
为让群众不再受洪水侵扰,2018年,依麻木镇修建防洪坝项目提上日程,王德春忙着看现场、报项目、做核查。2020年,全镇7段防洪坝分批次施工完毕,干部群众告别了年年堵洪水的历史。
艾合买提·卡斯木于2014年至2018年在勒乌金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回忆起和王德春共同工作的4年,他说:“无论再难的工作,他从来不推脱,帮我们拿主意、想办法,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们都特别信赖他。”
扶贫帮困的“好参谋”
2014年,依麻木镇人均耕地2.3亩,全镇16个村中,有7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31.6%,土地贫瘠、种植结构单一、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低,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脱贫难度较大。
面对一系列难题,主抓脱贫攻坚工作的王德春下足绣花功夫,把“帮扶谁、怎么帮”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吃透政策,带头成立宣讲队,入户宣讲党的各项惠民政策。他走遍全镇16个行政村和90个村民小组、2082户贫困户,组织召开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40余场次、专题党委会70余次,逐户逐人调查分析致贫原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找准“病因”后,王德春带领镇扶贫办干部“对症下药”,逐一为每户贫困家庭制订脱贫计划,全力以赴啃下了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全镇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3800元增长至2019年的1.1万元,各村都顺利脱贫。
“以前,我们买生活用品需要去巴扎上或者县城里。现在,我们全镇有9个创业园、4个养殖小区,无论购物还是就业创业都很方便,生活越来越好。”勒乌金村农民巴拉提·吾普尔说。
在依麻木镇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王德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带领同事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心里亮堂堂,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使命和担当。”王德春说。(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