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密钥”解锁锦屏振兴之门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初春时节,走进贵州锦屏乡村,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野、一个个清丽秀美的村庄、一张张意气风发的笑脸,都释放着崭新的活力,唱响苗乡侗寨乡村振兴的动听旋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以来,锦屏县主动作为,探索用三把“密钥”解开乡村振兴的发展之门。

“机制之钥”打开衔接门

出列再入列,人不下马、马不卸鞍。锦屏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建立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压紧压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组建87个乡村振兴工作队,持续探索和推广乡村振兴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工作机制,新选派22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蹲驻一线。”锦屏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全县保持指挥调度体系不变,成立县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乡村振兴指挥部、15个乡镇战区指挥部和13个工作组,层层压实责任,细化工作清单。

东西协作连山海,定点帮扶共前程。广东佛山禅城区帮锦屏转移劳动力就业2718人,每年人均劳务收入逾4万元;援助财政资金5575万元,助锦屏“一种一养”特色产业和油茶项目3个,打造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帮销售锦屏农特产品3.23亿元;引进龙头企业投资2.9亿元,一批能生存、会发展、带动强的好产业挑起了乡村振兴大梁。此外,国家农发行帮锦屏开展国储林建设等重点项目申报,发放信贷资金27818万元,捐赠帮扶资金1035万元,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建设。

“产业之钥”敲开致富门

春节未过,年味尚浓。平秋镇刘光彬便聘请10多位村民给油茶林修枝除草追肥。山峦间,梯田式的油茶林长势喜人,刘光彬说:“通过荒山新造、残次林改造,我种了50亩油茶林。今年油茶树挂果,一株油茶一斤油,长富久富有奔头。”

“‘云照山’茶油已获得有机茶油产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双识标志,附加值比普通油高10%至30%。”贵州绿色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杨卫林介绍,作为一家集油茶研发、种植、精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产企业,公司拥有核心油茶种植基地3289亩,带动“合作社+农户”油茶种植4万多亩。

“油茶产业已成为锦屏林农增收致富的绿金库。”锦屏县林业局局长陶通照表示,锦屏油茶种植面积11.89万亩,2021年油茶产量约45万公斤,产值1.39亿元,油茶生产促进全县人均增收450元。

油茶产业只是锦屏“产业之钥”敲响致富门的一个缩影。锦屏紧扣坝区、林区、水区,做实五林经济,高质量推进山地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产业培育工程,激活乡村发展。目前,锦屏蔬菜面积11.67万亩,食用菌面积3618亩,林下养蜂9400群,发展精品水果8.3万亩、钩藤4.6万亩,稻渔综合种养8.5万亩、大水面生态养殖8万亩。

围绕“建链、强链、延链”,锦屏将铁皮石斛、生态鹅作为全县主导产业培育,建成石斛组培研发中心、石斛驯化育苗基地400亩,种植铁皮石斛1.27万亩;建成种鹅养殖场2个、孵化基地1个、商品鹅基地8个、鹅屠宰场1个,全县商品鹅出栏150万羽,形成集鹅孵化、育雏、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及衍生羽毛球系列产品于一体的鹅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从“一只生态鹅”到“一个羽毛球”的三产整合发展。

“生态之钥”叩开幸福门

敦寨镇雷屯村支书指着山水画卷般的村庄感慨地说:“守护好绿水青山,已经给雷屯带来了金山银山。仅是乡村旅游,就带动了大量村民致富。绿水青水就是我们的幸福靠山。”

雷屯村位于敦寨镇南部,亮江河逶迤穿村而过,颇有江南水乡的神韵。雷屯村依托独具特色有资源优势,以生态资源为主体,以“生态之园、人文之旅、休闲之苑”为主题,打造“龙池多彩田园后花园”综合旅游区,沙洲、林下、步道、田间地角成为游客的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村民尽享好生态带来的旅游红利。

环境就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锦屏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锦屏县以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坚持“生态+”理念,挖掘绿色资源,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培育农村新业态、激发农村新动能,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积极创建3个国家级森林乡村、2全省级森林乡镇、10个省级森林寨,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实习记者 胡丹 通讯员 刘俊明)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