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各地释放楼市松绑信号进入白热化,媒体人的报道真的有点应接不暇了,具体有多少个城市只能求个大概,因为其中有的是官宣有的是小道,但大概率又都是真的,而且你发稿的同时,或许一个新的城市放松调控就又出来了。
4月12日,南京放开限购的传闻不绝于耳,据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透露,南京市主城区的限购政策没有变化,外地人购首套房仍需要3年内累计24个月社保证明。不过,南京市溧水区、六合区房产管理部门称,限购政策在优化,外地人购买首套房不需要提供社保证明。
4月11日,苏州房地产市场和交易管理中心确认,苏州在限购和限售方面进行了放松。限售方面,二手房从原来的限售5年改为限售3年,新房限售三年不变。限购方面,苏州市限购政策有所调整,非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范围内申请购买第1套住房时,社保年限要求从原来的三年内连续缴纳2年社保调整至累计2年社保。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超70个城市出台楼市松绑政策,政策松绑内容主要涉及到放松限购,取消/放松限售,降首付比例,降房贷利率,公积金贷款优惠,购房补贴,房企资金支持。特别是像郑州、福州、哈尔滨、兰州、南京等省会城市放松限购、限售尤为惹人关注。
另有统计显示,仅4月份以来,就已经有14城松绑了购房政策,涉及限购、限贷、限售、公积金贷款、房贷利率等内容,政策松绑的密集程度可见一斑。
如果说此前的松绑城市主要局限于三四线城市,那么如今已经扩大到热点二线城市就足以令人感叹,房地产市场到底怎么了?未来又将如何?调控松绑还会继续吗?
4月13日,经济日报发文《着力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回应了近期各地的楼市松绑政策。从官方传递的信息来看,基本上是对这些政策的肯定。
1、肯定了各地政策调整,防止市场大起大落,调整政策有必要。
经济日报认为,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是各地落实房地产调控主体责任,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体现。楼市不仅要防止市场大起,同样也要防范大落。“当市场形势出现变化,调控政策随之调整是有必要的。”
可见肯定了各地的政策调整行为,只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底线,因城施策促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些过紧的手段适度放松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规律,并不会违背原则。
2、肯定了房地产的支柱地位和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利于大盘稳定。
尽管这些年在逐步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不过这是一个抽丝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实际上,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然不容忽视。
经济日报认为,“房地产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没有变,其带动作用强,对于稳定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整政策促进市场平稳健康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
大家对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一边放松过紧的楼市政策,一边又要强调房住不炒的底线呢?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房地产能在平稳中过渡,不仅不能出大问题,而且还得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起到关键作用。同时,房地产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是稳定房地产的意义所在。
3、肯定了稳定住房消费,更好满足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行业依然大有可为。
为什么坚持房住不炒?严厉打击炒房?不怕影响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吗?首先,房地产已经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预期本来就是有所降低的,无可厚非。另外,打击炒房不是说就没有购房需求,而且刚需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是保障房地产更加健康的基础。
经济日报认为,当前,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政策仍须进一步发力。应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更好满足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各地在过去房价过快上涨时采取的限购、限贷、限售等临时性措施,如果阻碍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释放,应该及时调整。
而且稳住房消费跟“房住不炒”也并不矛盾,满足购房者购置首套房和改善需求的前提是不能过度加杠杆,不能给投机性需求大开方便之门。时下楼市低迷很大的原因在于购房者信心不足,担心难交房,担心“高位站岗”。
“对于未来,应坚定信心。房地产业回归民生属性和租购并举后依然大有可为。”比如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更新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都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依然有很大潜力。也为房企转型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新闻来源:诸葛找房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诸葛找房
优质内容推荐
东莞一业主因患病,连续多月无力偿还房贷,最后……顶包替换、隐瞒行程,6人被尧都警方行政拘留!济宁18场新闻发布会 权威解读18份惠民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