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甘肃省永登县把撂荒地复耕复产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来抓,扎实推动耕地撂荒整治攻坚行动,多措并举实现荒地变良田,为农民致富增收扩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在坪城乡满塘村,农机手们正驾驶着拖拉机和旋耕机开足马力驰骋在耕地里,远处,连片翻耕平整的土地正待播种。村党支部书记斗永祥也没有想到,村里的这片撂荒多年的土地会整治得如此壮观、漂亮。“我们通过推行土地流转+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土地托管等多种整治模式,盘活撂荒地7000余亩,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除了种植小麦、豌豆、油菜等粮食作物,还会种植一些经济效益好的药材。”斗永祥说。
为大力整治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安全,今年以来,永登县相关部门和单位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分析耕地撂荒原因,深入村社、入户到田,调查落实、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制定撂荒耕地复耕计划,确保适种的耕地应种尽种。
在通远镇边岭村,随着今年土地流转和撂荒地整治工作启动,依托永登耕畜农机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永登怀丰源种植家庭农场,1.4万亩撂荒土地正在实施整治,确保打好粮食生产基础。
要解决土地撂荒,就必须解决“谁来种地、谁会种地”的问题。在政策、资金、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永登县也在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让土地高效“运转”起来。
永登县大同镇的安山村,以前春耕灌溉的时候,需要将土渠进行清理加固后才能使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后,修起了一条新的农业灌溉渠,新渠道节水通畅,在浇灌时只要提起分水闸,灌溉水就可以延伸到灌区各个角落。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在唤醒沉睡的黄土地的同时,更让农民看到了希望。安山村农民段世民就和乡亲们流转了600亩土地,成立合作社种起了玉米,以前亩产900多斤的地现在亩产达到了1600多斤,大家从地里尝到了更多的甜头。
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把撂荒地变为“良田”,确保应种尽种。撂荒地迎来新生,种植大户迎来发展新机遇,复耕复种的热潮在永登不断出现。(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赵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