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国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8.07万亿元,同比增长38.6%。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央地有关各方凝聚金融资源,持续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绿色低碳相关产业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态势。
一季度绿色贷款高速增长
何为绿色贷款?即金融机构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发放给企(事)业法人、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或个人,用于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领域的贷款。
我国绿色贷款持续保持高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8.07万亿元,同比增长38.6%,比上年末高5.6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05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7.79万亿元和4.22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5%。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8.27万亿元、4.74万亿元和2.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3%、39.3%和58%。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4.82万亿元,同比增长29.2%,一季度增加3427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2%,一季度增加2334亿元。
“一是政策引导的作用显现。支持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之下,一季度清洁能源领域绿色贷款同比增幅39.3%,双碳主题成为绿色信贷增量的重点。二是绿色信贷与稳增长主题结合紧密,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绿色信贷增幅31.3%。三是绿色信贷与产业生态化趋势结合紧密。节能就环保产业绿色信贷增幅58%。四是绿色信贷与金融科技结合,创新更趋活跃。”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绿色指数科技创始人张仕元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一季度绿色贷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增速上。“同比增长38.6%反映出绿色相关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企业的贷款意愿强,并且得到了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6%,则进一步反映出实体产业向绿色发展转型的趋势逐步显现,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实体经济受到一定冲击,绿色低碳相关产业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态势,未来也有望引领经济企稳回升。”
绿色贷款的亮点频现背后折射经济哪些发展逻辑?张仕元认为,从绿色贷款余额的用途分布上来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的金额最大,占比近一半,反映出当前绿色贷款主要的投向仍是基础设施,一方面体现出基建投资呈绿色化趋势,而不是在走“旧基建”的老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获得绿色贷款的主力军仍在基建行业,基建投资肩负稳增长重任。
地方探索特色发展路
各地结合当地特点探索出了一条绿色金融发展之路,且成效显著。
2021年以来,湖北累计发行绿色债券85只,融资金额926.8亿元。今年一季度,湖北能源和三峡集团共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7只,融资金额164.2亿元,其中3只为碳中和债。近日,湖北省出台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围绕绿色信贷、绿色直接融资、绿色基金、碳金融等方面搭建绿色金融支持政策框架。
在湖南,截至4月末,湖南省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全省金融机构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56.2亿元,通过煤炭专项再贷款发放贷款7.6亿元。
在四川,截至一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7817.7亿元,同比增长38.9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4.14个百分点,高于2021年末全国绿色贷款同比增速7.15个百分点;辖内金融机构新发放碳减排贷款38.88亿元,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资金23.33亿元,带动碳减排量约95.12万吨,办理“川碳快贴”60.24亿元,对应年碳减排量127.67万吨。
深圳金融机构的绿色融资余额占比也显著提升。截至一季度末,深圳绿色贷款余额5361.3亿元,同比增长43.6%,增速较各项贷款高32.3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银行间市场绿色债券余额296.1亿元,同比上升187%。今年一季度,深圳八家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11支绿色债券,金额65.6亿元,同比上升100%。
“绿色信贷的高速增长既是政策引导的成果,也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成果。绿色信贷的高速增长反映出经济发展向绿色化聚焦的趋势正在加快,商业银行绿色化转型的趋势也在加快。”杨海平表示。
系列政策继续发力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央地频频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绿色贷款发展。
央行针对新兴的绿色产业,传统高碳产业的绿色转型都制定了相应的再贷款政策。“政策红利正逐步传导到实体产业,绿色贷款余额和增速的提升充分反映了这一趋势。”张仕元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绿色金融政策的出台也需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
从地方上看,人民银行成都分行5月7日消息,为进一步提升四川省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质效,优化绿色金融工作机制,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将在全省组织开展绿色金融专项行动,聚焦绿色贷款、绿色工具、绿色债券“三大领域”,明确了绿色金融工具“三项目标”,力争“川碳快贴”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碳减排支持工具实现21家全国性银行机构全覆盖。
深圳通过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生态环境等绿色产业,初步构建了以“碳减排”为核心的绿色金融体系,进一步擦亮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金字招牌”。2021年6月,深圳下发了《关于加强深圳市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并首批认定了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营业部、农业银行深圳龙岗支行等11家绿色金融专营机构,进一步发挥了绿色金融机构的示范效应。
不过,张仕元也指出,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我国推动绿色金融落地实践的政策,绿色低碳产业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绿色贷款的余额占社会融资总额的规模不到1/10,而我国实体经济中大部分产业都与‘双碳’目标的实现有密切关系,反映出绿色贷款增量市场空间巨大,仍有很多与绿色低碳产业相关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在获取绿色贷款方面仍有很大改善和待提高的空间。”
如何利用绿色金融壮大产业集群、发展特色经济?杨海平对记者表示,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需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其核心和实质是生产要素的重组、重整。“例如,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其重点是通过重整重组,引入新的技术和工艺。再比如,生态的产业化,需要围绕环境修复、节能降碳服务,引入新的技术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发展特色化的绿色产业,其核心是围绕地区资源禀赋,推进产业引导、产业孵化金融服务。因而,对于下一步如何利用绿色金融壮大产业集群、发展特色经济,除了绿色信贷发力之外,要充分发挥绿色投行的作用。”
张仕元表示,未来,资本市场也需要进一步推出和完善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加强ESG信息披露,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机构对绿色低碳产业链公司的资产配置,营造对绿色低碳相关产业的投资生态,使相关产业集群的长期价值逐步通过资本市场被发现,以实现企业和投资者的双赢。(秦楚翘 记者 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