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人好,城市发展的快,交通越来越便捷了……”8月2日,在走访家住四川旺苍县治城社区藏族老人彬吉时,问起在旺苍生活的40年对旺苍的感受,老人不住地称赞。
1938年出生于西藏日喀则的彬吉,1982年随着是旺苍人的丈夫詹忠德老人从西藏调到本地工作,丈夫被安排到县工商局上班,彬吉在东河镇上班。
“刚开始到这边来,什么都不习惯,有爱人的扶持,旺苍人的帮助,我很快适应了这座城市。”40余年的旺苍生活经历让彬吉深深的爱上了这座城市。
【资料图】
“爱人对人很好,待人接物深深的影响着我和后人。”彬吉谈起过往与丈夫生活的经历,眼睛柔和的看向了远方,岁月流逝,丈夫已经去世十余年了,但刻在骨子里那种重情重义深深的吸引着彬吉老人。
“客来茶当酒、人走茶不凉。”彬吉平常也喜欢了解一些旺苍的发展与变化,她喜欢旺苍人说的这句话,旺苍人的憨厚朴实、热情好客、胸怀坦荡、情深义重、古道热肠、血性义气的性格特点被老人简化成为一个“好”字。
彬吉膝下有5个儿女,都已经在旺苍、广元上班,建设家乡。
“家里人口多,有藏族和汉族,风俗习惯有所差异,但大家一直以来和睦相处。”彬吉的大儿媳马菊香说,婆婆妈倡导和践行的好家风和品行是家庭和谐的“秘诀”。
今年57岁的马菊香是彬吉的大儿媳,是一位传统女性,面对着彬吉老人随着年龄增长冠心病、心肌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发,丈夫也出现脑中风的现状,笑容满面面对现实,照顾老人和丈夫,老人也很喜欢在他们家住。彬吉十分喜欢旺苍,这个藏族、彝族和汉族等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小县城有她割舍不下的乡愁。
3500年的米仓古道,上至秦陇,下达苍阆,打通了旺苍人与外界的通道,拓宽了眼界、交流了思想,形成了旺苍人通达豁然、胸怀天下的性格特点。在不同时期,来自不同地方的思想、文化、理念在旺苍碰撞融合、交流影响,形成了旺苍人互学互鉴、包容开放的性格特点。
旺苍煤矿资源丰富,工业化程度早,受工业文明熏陶较深,更容易接受先进理念、思想、技术和经验,形成了旺苍人海纳百川、勇于探索的性格特点。
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为新中国建设奉献过青春、离休在家仍坚持学习、宽厚待人的品格成为传承的家风……在大儿子詹建华眼里,自己妈妈很了不起,她操持这么一个大家庭,倡导做好人、要上进、宽厚待人和勤俭持家,成为家中的准则。
旺苍地处秦巴山区,这里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我们家的情况也是旺苍各民族团结奋进、携手发展的一个缩影。”詹建华说,没有民族团结,没有党的民族政策,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三线建设、“5.12”地震灾后重建、东西部扶贫协作等不同时期,北京、上海、香港、浙江等地优秀人才、科学理念、先进技术涌入旺苍,旺苍人广泛吸纳,充分运用,快速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穿过红色文化浓厚的中国红军城,经过红桥,走过特殊党费援建的旺苍县七一中学,一幢高大的两层楼房就是老人大儿媳的家。彬吉现在喜欢到这个大儿媳家来住,客厅是这家人聚会叙谈的场所。每逢节假日,这个大宅子就充满欢声笑语。大家簇拥在老人身旁,聊着新鲜事和自己的工作,孩子们在一旁嬉戏打闹。伴着香喷喷的家乡美食,屋子里充盈着浓浓的亲情。
彬吉是大家心中的“社会活动家”,家里的大事由她做决定,一些困难由她出面解决。
彬吉身体硬朗,面色红润,阳光下,须发银白透亮。虽年逾八旬,但她思维清晰,喜欢看时事新闻,生活十分规律。
家里第三代基本都是大学生,不仅大儿子家有大房子,周围邻居也都建起了大房子;东河镇当年才几百户,都是低矮的小平房,现在满眼高楼……彬吉说,家里和睦,旺苍民族团结进步发展,这些都和党的领导、国家的民族政策分不开。“党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这才是真正的‘秘诀’。”(记者 戚原 通讯员 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