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报!红牛链上“牛”劲足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甘肃省崇信县黄寨镇甘庄村,一孔孔古朴而又沧桑的窑洞沿崖而建,一头头体型健硕、毛色鲜亮的红牛在牛场甩着尾巴悠闲地走动,时不时传来的“哞哞”声与周边的庄稼、树木、青山、红瓦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画卷。

甘庄村是崇信县窑洞养牛强村,今年以来,甘庄村结合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投资310万元,建设窑洞养牛二期示范点,集中连片改造废弃窑洞79孔,平整土地34亩,建成“四区分离”的标准化养殖场,全村累计建成养殖窑洞174孔、饲养红牛850头,牛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资料图】

“窑洞里养牛成本低,而且窑洞冬暖夏凉、通风干燥,牛住着也舒服。”黄寨镇甘庄村养殖大户吕涛细数窑洞养牛的优点还算起了经济账,“我现在养了60多头牛,准备养殖以后扩大到100多头,除去成本年净收入能达到11万左右。”

在崇信,像吕涛这样因牛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昔日的废旧窑洞如今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近年来,崇信县持续拓宽养殖渠道,盘活废弃窑洞资源,探索推行了窑洞生态养牛模式,打造了以牛文化为主题的“农耕部落”,建成窑洞养牛示范带7条,通过窑洞养牛盘活利用土地820亩,改造废弃窑洞1701孔,饲养红牛5000多头,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705万元,发展了生态养殖,留住了乡愁记忆,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多元发展的新路子。

走进崇信县红牛繁育场,又是不一样的景色,湛蓝天空下,一排排标准化牛舍坐落整齐,圈舍里膘肥体壮的红牛正悠闲地嚼着草料。“这些牛都是都是良种基础母牛,现在有1000多头,每头都是经过精心选育的。”崇信县红牛公司负责人文忠虎说道。

据文忠虎介绍,公司于2020年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专家成立了红牛专家工作站,定期开展红牛育种选育,巩固红牛高档化特质。同时,通过“红牛活体抵押贷”实施红牛超市模式,每年为有意愿的农户提供代孕基础母牛3000头以上。

“没想到活牛也可以抵押贷款,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就不愁没钱了!”刚获得一笔3年期300万元的“红牛贷”,崇信县锦屏镇养殖户朱明军脸上乐开了花。

“红牛贷”解决了朱军明的资金困境,也激发很多群众养牛的动力,加之县财政持续加大红牛产业扶持力度,每年列支1000万元,从产犊补母、基础设施配套、窑洞改造、饲草种植加工等方面重点扶持,进一步激发牛产业发展活力。如今,全县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2000多户,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41个,修建养畜暖棚341座,全县牛饲养量达到8.3万头,出栏量2.89万头,

在红牛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崇信县依托“粮改饲”项目,持续扩大玉米、苜蓿等种植面积,种植饲草6.7万亩,购置青贮机械20台(套),同时配建有机肥生产线4条,年加工生产有机肥8万吨,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有效解决了草料和粪污处理两大饲养红牛难题,实现了红牛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目标。

红牛养得好,销路不愁找。按照“养好红牛立品牌”的思路,崇信县持续强化产品开发,做优红牛品牌,注册了“崇信红牛”“崇信牛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出平凉红牛高档餐饮品牌“红牛宴”“红牛火锅”等美食,投资建成平凉红牛“中央厨房”,红牛产业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高端牛肉产品畅销北京、西安、广州等市场,出口香港速冻牛肉获得中国海关许可批复。

崇信县坚持不懈扩繁、延链、提质、增效,健全完善肉牛繁育、饲草、流通、科技、安全、服务等体系建设,全力做强产业链、打造循环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构筑创新链,不断提升红牛产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今年以来,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25亿元,完成增加值2.04亿元。

红牛链上发“牛”劲,增收富民产业兴。“种、养、加、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串起了崇信红牛产业链条的“好钱景”,也勾勒出了崇信乡村振兴事业的新画卷。(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梁志红)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