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长垣市不断探索养老服务模式改革,蹄疾步稳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扩大养老服务“幸福圈”。
打造全域化养老服务体系让老有所养
走进长垣市蒲西街道综合养老中心,2300平方米的“家”中包括50个床位,有日间照料区、康复训练区、文化娱乐区和助餐服务区,助餐室、娱乐室、助浴间等功能房一应俱全,还配备了智能健康体检设备、智能护理床等有科技含量的老年产品。像这样的“家门口”养老服务站点,在长垣市还有很多。
(资料图片)
为实现老有所养,长垣市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筑牢筑实养老服务“三张网”,打造了市、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全覆盖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体系,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投入1100万元建成县级特困供养机构,拥有护理型床位130张,将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统一托养进行集中护理。全市5个街道全部建成拥有50张床位、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综合养老中心。投入4800余万元对17个乡镇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投入6290万元改(扩)丁栾、方里、樊相、蒲北4个敬老院,并增加5个民办养老机构(其中医养型机构1个)作为有益补充。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场所24个,村级养老中心55个,养老服务设施面积达11.6万平方米,养老机构总床位合计7260张,达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3张以上,服务社会老年人500余人,集中服务特困老人、独居老人、留守老人2885人。
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让老有所依
“政府政策就是好,集中养老就是好。”芦岗乡中小青村特困老人彭老汉经常这样说,原来彭老汉腿部严重烧伤,形成静脉堵塞,常年伤口流脓,导致行走不便,集中入住以后,经过签约医生长达一年的治疗和工作人员的精心护理,彭老汉的老寒腿病恢复了正常,目前可以自行走动、骑自行车,身体素质比集中入住以前好了很多。这些都得益于“医养式”养老模式,由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签订“医养结合”合作协议,在属地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护理站,定期对老人开展医疗巡诊、心理疏导、健康咨询、档案管理等服务,满足入住老人的健康需求。
在银色港湾老年公寓,老人们也得到了护理员的精心照料。“晚上睡觉的时候,工作人员都进来看三四次,服务特别贴心。”住在这里的王奶奶说。作为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银色港湾和魏庄卫生院联合打造长垣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典型示范点,先后获得“全国养老机构信息惠民试点单位”“河南省养老机构示范单位”“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金色家园”等荣誉称号。
为实现老有所依,长垣市引进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成立长垣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包含涉老大数据库、服务质量监管等12项大项、100余小项养老服务功能模块的长垣市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自上线以来,已建立约17.7万名老人基础数据库,全市老人入网率100%,累计开展服务38万人次。构建了“嵌入式”养老模式,畅通“家门口”养老渠道。通过“机构+社区+居家”运营模式,为社区及周边老年人提供文体活动空间以及医疗护理、日间照料、助浴用餐等服务,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满足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让老有所乐
冬日午后阳光正暖,蒲西街道向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广场上,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聊天,悠然自得。“经常在这里玩,我感觉整个人变得更加活跃年轻了,在这里结识了很多老朋友,每天在一起唱歌、写字、散步、聊天,让我们能够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书写夕阳人生颐养天年。”73岁的赵奶奶不仅认识了很多朋友,还培养了很多兴趣爱好。做手工、学跳舞、唱歌、打牌……每天,蒲西街道卫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都充满了浓浓的欢乐气氛。“特别干净,什么都有,肯定都想来。”南蒲街道雨淋头村集中供养老人李金友说。为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长垣市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集中供养服务机构进行高标准设计,实现建筑风格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配套设施统一。大力实施“安全、清洁、温暖、文化、康复”五大工程,开展游园、菜园、花园、果园、健身园“五园建设”,空调、暖气、厨房、餐厅、卫生间、娱乐室等配套设施健全,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入住养老需求。
为实现老有所乐,长垣市以“乐养”文化为统领,每月组织老人开展象棋比赛、书画、剪纸等文体娱乐活动,定期为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心理疏导、健康讲座,保证老人身心健康,提升老人生活品质。组织党员干部、爱心企业等到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敬老爱老、扶贫救助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活动1200余次,参与人员15000余人次。
长垣市正一步一个脚印,通过真抓与实干,提升养老服务覆盖广度、服务温度、保障力度,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温馨从容、有滋有味,继续在政策保障、服务质量、品牌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提高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质量,让高质量、可持续、更安心的养老服务惠及千家万户。(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王晨光 梁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