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整个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为“进去出不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相关资料图)
这几天,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首次尝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荒漠化区域进行5万亩“树种球”飞播试验造林工作。这在全国是首次运用“树种球”在荒漠化地区进行大面积飞播造林,试验成功后,将对改善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植被覆盖、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周边生态环境恢复提供重要实践依据。
在十团蓝泊湾通用机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把从山东基地加工好的成品“树种球”称重完成后,转运到负责飞播任务的运输机上。飞播造林在我国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作业区域精准等优势特点。
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环境条件,此次以飞播造林是大面积造林、修复沙漠区域生态的一次大胆尝试,可以为师市综合治理恢复荒漠化区域植被积累经验。为保证种子的成活率和发芽率,负责飞播造林工作的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从今年5月起,通过和陕西理工大学校企合作,以“树种球”飞播方式提前开展了6000多亩前期飞播试验造林工作,确保5万亩飞播造林工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高效率、高质量地实施,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
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欣鹏说:“我们响应国家‘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号召。作为一个实体工厂,我们想通过到荒漠化区域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的方式,来减少碳排放。飞播造林的成本要稍微低一些,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缺水。因此我们试撒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哪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有1%的成活率,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为适应塔克拉玛干沙漠荒漠区域干旱少雨的恶劣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胡杨、红柳等耐干旱、耐盐碱树种和草籽用红黏土、椰糠、有机质等进行混合包衣处理制成“树种球”,同时分批次进行飞播造林试验,通过不断地进行工艺比对,最终确定下来“树种球”的体积和密度,确保落在地表能够有稳定的吸水性、发芽率。
王欣鹏说:“通过今年前期试验,我们对‘树种球’工艺改进之后,它的体积小了,密度也小了,相对更轻一点,从飞机上播撒的时候,这个覆盖面就大了很多,总体效率比我们五月份的时候提高了将近得有3倍,整体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阿拉尔市鼎疆通航有限公司承担了此次全部的“树种球”飞播试验造林任务。为了保证“树种球”飞播效率和质量,阿拉尔市鼎疆通航有限公司前期挑选了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进行保障,并对执行作业的飞机进行全面维护,随时根据飞播情况进行飞机架次调整。
阿拉尔市鼎疆通航有限公司负责人仲志勇:“我们现在每天的播撒效率,都能达到几千亩,整体的效率远远高于人工植树造林的效率,也非常适合在荒漠化区域作业。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飞了30多个架次,整个面积在2万亩左右。后面将逐步把这种模式,复制到整个新疆地区,争取能帮助改善本地的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一棵树到一片林,需要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最初选择在沙漠和绿洲交汇环境相对区域进行多频次、长周期的“树种球”飞播造林试验,同时不进行人工干预。试验成功后,企业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向沙漠区域进行大面积延伸,为后续“树种球”飞播造林形成乔木、灌木、草皮相结合的绿色生态屏障提供重要实践依据。
“在沙漠干旱地区造林,是一个见效比较慢的过程,但我们会坚持把这个事情做下去。”王欣鹏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我们计划到年底之前,完成5万亩的飞播任务,未来的短期计划是在五年之内,在第一师阿拉尔市周边完成大约30万亩的飞播造林任务,争取在塔克拉玛干北缘的这座城市取得成效,为在沙漠地区造林积累一定的经验。”
2022年第一师阿拉尔市共完成绿化面积27.7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5万亩,退化林修复12.6万亩、封沙育林10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万亩,经过几代师市儿女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人进沙退的“历史奇迹”。今后,第一师阿拉尔市将切实增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加快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不断健全林长制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创新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融合,发挥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确保林长制工作由“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林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