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四川省青川县观音店乡资源优势明显,当地以发展肉牛羊产业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资料图片)
初冬的观音店乡,天高云淡,各山各村的林地里,羊羔、牛犊们惬意地吃着青草,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观音村养羊大户任建东却无暇欣赏这幅好风景,一大早,他把羊群赶上山,便回到圈舍,准备给母羊接生:“这只羊肚子格外大,估计不止生1、2只小羊儿。”中午时分,母羊顺利产下了4只羊羔,任建东高兴地让妻子端来红糖姜汤“奖励”给母羊。
“这胎多生了2只羊儿,可能奶水不够,得仔细照看着,膘才长得起来。”任建东一边熟练地托起羊羔送到母羊身边吃奶,一边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他新买了100多只努比亚黑羊,到12月底,还会有10多只母羊陆续产下小羊羔,这样他明年至少可以省下4万元的填栏资金。
在与观音村相邻的河坝村,养牛大户唐成鹏的圈舍里也有一桩“喜事”,他家的良种母牛繁殖达50头,按照《青川县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十条扶持措施》中“见犊补母”能繁母牛按800元每头给予补助的规定,唐成鹏马上能领到这笔补助,有了政策的鼓励,唐成鹏扩建圈舍的速度加快了。
“养牛好,风险低,市场价格也稳定。养肉牛见效更快,我更倾向于发展母牛繁殖,降低了成本还有补助。上个月卖了20多万元的肉牛,商贩开车到牛圈门口拉走的,方便得很。”对于当前的肉牛养殖环境,唐成鹏很满意。他每天都要到正在扩建的牛舍处转悠几圈,督促工人加快施工进度。
作为肉牛羊产业发展重点乡镇,肉牛羊养殖一直是观音店乡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支撑起3000余名村民的就业增收。
在青竹村半山腰,村民唐万雄的标准化牛舍敞亮整齐,100多头肉牛毛色光亮、膘肥体壮,“哞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这座标准化牛舍占地2000平方米,可存栏优质肉牛300多头。根据肉牛特性,采用现代化饲喂设备、检测设备、粪污处理设备进行养殖。
“圈舍里安装了通风槽和喷淋装置,有自动搅拌、投料等设备,这样既节省了人力,改善了肉牛的卫生条件,还提高了它们的食欲。”唐万雄告诉记者,建圈期间,乡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经常到场指导。得知他由于资金紧张想暂缓购置粪污处理设备时,给他耐心讲解现代化养殖模式,分析肉牛养殖的良好市场前景,才让他下决心修建起这座标准化圈舍。
“当时他资金不宽裕,就想着以后再购买粪便干湿分离机,我给他算了一笔账,100头牛每天可产粪1吨,1吨干牛粪售价400元,不到三个月,机器的成本就赚回来了。”乡畜牧兽医站站长张成在唐万雄建圈期间,经常到现场“监工”,在他的鼓励下,唐万雄的标准化圈舍成了其他村民建圈的标杆。如今,观音店乡的养殖户们,都按照标准化圈舍进行新改扩建,寒冬季节,这里却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早建圈、早填栏、早得奖补早致富在观音店乡已深入人心。
乡村产业强不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发展肉牛羊产业,品种是关键。在养殖户加快肉牛羊产业发展的步伐中,观音店乡提前介入、及时跟进,帮助大家鉴别、选择优质肉牛羊品种。肉羊方面,引进适应性强、耐粗饲、采食快、增重快、抗病力强的南江黄羊、努比亚黑羊等品种,肉牛则选择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增重速度快、易肥育的西门塔尔、夏洛来等品种。目前,观音店乡把引进的优良品种肉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改良,成功培育出一批适合当地养殖的特色品种肉牛。
“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适应性强,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抗逆性强,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观音店乡副乡长张田介绍。
有了规模化的养殖、标准化的设施,观音店乡肉牛羊产业名气更加响亮,群众增收致富效应进一步显现,绿水青山间牛羊欢腾的美丽画卷正在观音店乡徐徐展开。
“肉牛羊产业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如何进行肉牛羊深加工,创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重点工作。”观音店乡党委书记何平表示,接下来,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断突破,努力实现产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记者 戚原 通讯员 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