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子”发展成“大产业”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收益确实不错,这个小虫子饲养简单、繁殖率高,让全村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在山东省肥城市老城街道百尺村农业循环产业园黄粉虫养殖区,一排排摆满抽屉状硬纸盒的架子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树庆自豪地说。


(资料图片)

张树庆口中说的小虫子名叫黄粉虫,又名面包虫。虫身通体淡黄,身形细长在纸盒内挤作一团乍看令人头皮发麻,望而却步,而张树庆和他的村民却将其捧在手心,视作“至宝”。

“千万不要以貌取‘虫’,它可全身是宝,是名副其实的‘黄金虫’‘致富虫’。”张树庆说。

棚外寒气袭人,棚内温暖如春。伴随着一阵阵温热微甜的麦麸气息,放眼望去,面积千余平方米的车间内,数千屉一米长、半米宽的养殖盒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盒内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黄粉虫。

百尺村全村共470户、1400人,党员38名,耕地面积800余亩,产业少,发展路子窄。2013年,百尺村党支部为摆脱贫困,创办了民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主要从事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和销售,后期由于苗木种植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市场不景气,经营陷入滞销状态。

为尽快走出困境,合作社经过深入调研,决心转变思路,通过流转土地150亩,与肥城市农业龙头企业小农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联营,发展果蔬种植、家禽养殖及生鲜配送,在合作社基地大棚内种植菠菜、白菜、西红柿、茄子等家常蔬菜,以及百香果、火龙果、樱桃等特色水果,养殖肉鸽、蛋鸡等家禽,由公司对外配送,形成“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经济规模不断壮大,逐步建立起了一个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产业做起来后,又迎来了新问题。在蔬菜种植配送过程当中,产生了大量蔬菜尾菜等废弃物,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处理不妥还会产生二次污染。不具有商业价值的尾菜易腐烂,容易滋生蚊蝇,传播病虫害,这也是整个农业生产当中让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如今,百尺村新上了一个养殖项目,用一种小虫子来处理大量尾菜。

​肥城市老城街道百尺村的黄粉虫养殖项目是在2020年4月建成的,经过山东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组考察调研,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周成刚提供了技术支持。

周成刚介绍,黄粉虫是一种蛋白质含量很高的昆虫,可以作为活体饲料喂养经济动物,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广泛的资源昆虫,它取食尾菜也是由它的食性决定的。

变废为宝,百尺村把蔬菜尾菜作为黄粉虫的食料来养殖黄粉虫,废弃物转变为有利的资源,不仅节约了饲养成本,还增加了收入。小小虫子在当地发展循环农业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这小虫的用处啊,还多着呢。”张树庆说,在养殖黄粉虫处理尾菜的同时,获得了黄粉虫虫体,就可以用它做饲料,鸡吃了黄粉虫虫体以后,有助于提高它的免疫力和产蛋能力,那黄粉虫在生产过程当中,它又会排便,黄粉虫的粪便叫做虫沙,和秸秆混合进行发酵后就成为了有机肥,可以把它重新还田,施到菜地里面,生产高品质的有机蔬菜。

利用生物多样性进行全生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让张树庆算明白了一只小虫子的“经济账”,又延伸出了“生态账”。整个循环产业过程基本不产生废弃物,不仅节省了农业生产资料,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充分挖掘出了经济附加值,实现全产业链、全物质、无限量循环发展。

“这个项目上马后啊,不仅解决了村里的尾菜污染问题,还给村集体带来了增收。”张树庆说,一个1000平方米的大棚,可以饲养16000盒的黄粉虫,每月可以产生干虫是5吨啊,5吨干虫净效益可以达到20万元,就这一个棚,以及所涉及到的产业,可以为村集体每年增加50万元的收入。

蔬菜尾菜养殖黄粉虫,黄粉虫还能够做饲料,虫沙再加工成有机肥,一套绿色生态循环链,既实现了变废为宝,又增加了村民村集体的收入,一举多得。

“下一步将以合作社黄粉虫基地建设为龙头,围绕不断完善黄粉虫产业‘蔬菜种植’强链项目、‘尾菜收储’建链项目和‘绿色鸡’‘有机蛋’‘乡村休闲’‘粪污还田增肥’延链项目。”张树庆底气十足地说,将构建“嵌入昆虫元素”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立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孙梦涵)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