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星舰昨晚发射失败,其在小蓝鸟上官宣“失败是成功的妈妈”,并认为这次发射失败为整个项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关资料图)
由于本次事故,与马斯克有关的金融资产,均在昨夜今晨出现下跌。然后我的某位群友就讲了个“地狱笑话”——好了,这下军工、卫星题材没得炒了,大家还是来做AI吧……
我本以为这事笑笑差不多就过了,但谁知道今早起来真的看到有群友模仿券商分析师短评格式写了段AI题材的看好理由……朋友,duck不必……
一、券商短评是怎么出现的?
一开始券商分析师是不写“短评”的,毕竟15年前智能手机都没有普及,当前大家每天使用的APP都没有出现,券商分析师服务客户的方式还是靠邮件发研报或者线下拜访,偶有用电脑QQ、MSN的都算新潮了。当然,QQ、MSN服务客户的模式也没有流行开来,毕竟就算券商分析师愿意用,客户愿意用的也不多。
一直到2015年那轮牛市,叠加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的大热,各种服务业都开始越来越卷,券商分析师们为了高频维护客户,也开始搞聊天群——把客户都拉进去,只要自己负责板块出了什么事,就立刻针对相关事件写个“短评”发群里。这才彻底确定了“短评”服务模式的流行。
向后再推两年,2017年,市场上出现了一款专注券商研报“脱水”的内容产品,其将原本只有“大客户”才能看的分析师研报展示给了普通个人投资者。一方面,这一产品帮助了券商分析师们打出个人知名度,很多人年薪的水涨船高和不断跳槽就开始于此时;另一方面,以往混乱的A股“吹票”方法也渐渐统一,大家都开始模仿券商分析师的风格写“小作文”……
二、券商短评是如何做烂的?
大部分事物出现时的目的都是好的,但过于快速的发展往往会将其推到“烂”的结果上。
一开始,券商分析师客户群里都是真的派点大客户,但后来有的券商分析师尝到了个人IP的甜头后,开始走“流量网红”路线——大批量建群。部分分析师还会象征性做一下成员筛选——有一定资产才能进群,但有些分析师就完全无所谓了——二维码一挂,扫了就能进。这最终导致券商研报和短评内容质量的崩溃……
这期间出过几件比较知名的事,比如2019年A股有个主线题材是5G,其后该题材开始发散,像极了今天的AI,彼时各种板块都在蹭5G+。有位著名券商分析师当时觉得吹5G已经不能博眼球了,就开始吹“透明工厂”题材(大概就是工业机器人之类的票),而他为了给自己造势,还联合部分媒体、自媒体、柚子一起“搞一把大的”,从信息和资金两方面共同炒作“透明工厂”题材,最终火出了圈。
“透明工厂”题材的成功给了这位券商分析师底气,其随后还操刀了“时空同频互联网”(好像是这个名字,反正就是卫星导航那些票)、木林森(吹得是可以灭杀病毒,所以是抗X题材……)等知名事件。不过我翻了翻,这两年该分析师非常低调,我一度以为已经离职了,问了下才知道只是“被教育了”,单纯不露脸而已,班还在上。
当然了,由于会里的严厉打击,正规持牌券商分析师已经不再明目张胆吹票了,现在各种“小作文”的生产方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纯粹写着玩,当段子调侃的投资者们;另一类是为了“蹭车”大资金,想要炒题材的部分中小柚子。
我个人认为,写着玩也无所谓,只要别用真实的券商研究所、媒体名称就行,大家看上去“一眼假”,也就没人会较真。但如果是想借小作文炒题材,那还是有一定法律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