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即6月21日,A股三大指数重挫,跌幅均超1%,创业板和科创板跌幅均超2%,行业板块也是跌多涨少,但复合铜箔概念却逆势走强,大涨超3%,盘中一度涨超5%,东威科技涨超13%,一度涨停,双星新材一字板涨停、宝明科技涨停。
6月20日,双星新材发布公告表示,在2022年年末完成首个PET复合铜箔设备安装以后,近日已经获得了下游客户的验证认可,并得到了客户的首张产品订单。
【资料图】
笔者认为,复合铜箔首张订单的成功落地,既印证复合铜箔真正实现了从0到1的产业突破,也超出了此前市场认为,今年难以彻底量产的判断,超出了预期。此前,认为今年年底难以彻底量产导致复合铜箔概念指数单边下跌。
首个订单正式落地,复合集流体实现0-1的产业化突破
所复合铜箔也叫复合集流体,是一种新型集流体材料,采用夹层式结构,两侧是厚约1微米的铜材,中间一层是PET、PP或PI材质的基层薄膜。与传统集流体相比,复合集流体具有制造成本低、安全性高、兼容性强等优点,使用复合集流体的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金美新材料就进行新型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材料的工艺研发和生产,国内复合铜箔步入探索阶段。而真正出现复合集流体行业百花争鸣,百企入行的局面还是在2022年,宝明科技、双星材料和诺德股份等公司都开始大力发展复合集流体。此外,下游电池厂商也在积极探索复合集流体技术、布局相关专利,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厦门海辰等企业分别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申请了相关专利。
而随着的双星新材首个复合铜箔订单落地,代表着2023年是复合铜箔商业化元年,行业实现0-1的突破。
2023年复合铜箔商业化元年,2030市场空间超2000亿元
全球碳中和趋势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激增。在全球碳中和大趋势下,交通及能源领域的低碳化将推动新能源车和光配配储渗透率不断提升,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将大幅上升,预计2025、2030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分别达2523、5237万辆,对应动力电池出货1779、4390GWh;储能电池出货量420、1352GWh。
随着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大增,企业的降本成为关键的一环。据公司公告,2021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平均售价为0.78元/Wh,相对2014年下降幅度达到73%。新技术的迭代则是企业降本的关键。
复合铜箔需求激增,预计2030超500万平米。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动力电池的出货量的也将大发展增长,对复合铜箔的需求也将激增。根据单GWh电池对应复合集流体需求约为1000万平,预计2025、2030年复合铜箔的需求分别为64、504亿平,2023-2025年复合增速为360%、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51%。2025、2030年复合铝箔的需求分别为16.8、130亿平,2023-2025年复合增速为393%、2025-2030年复合增速为50%。
复合铜箔2023年渗透率为1%,2030渗透率有望超75%。2023年作为复合铜箔的产业化元年,渗透率实现0-1的突破。而随着复合铜箔技术进步及应用场景的增加,复合铜箔的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升。在锂电池大规模扩产和产品性能提升的背景下,复合铜箔有望凭借其高安全、低成本、兼容性强等性能优势在新能源领域打开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预计2025年复合铜箔在动力电池、电力储能、消费电池的渗透率分别为20%、45%、50%;到2030年复合铜箔在动力电池、电力储能、消费电池的渗透率分别为75%、100%、100%。
在复合铜箔对比传统铜箔可以提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在新产品推广应用的初期,可以享受一定的技术溢价。预计复合铜箔2023、2024、2025年价格分别为7、6.5、5.3元/平,在2030年复合铜箔渗透率达到82%的情况下,产品盈利回归合理水平,预计单平价格将会低于传统铜箔,在4.3元/平。对应的,复合铜箔2025年、2030年市场空间分别为341亿元、2148亿元。
此外,随着复合铜箔渗透率不断提升,对磁控、水电镀、滚焊、超声波镀膜设备需求也有望爆发。预计磁控溅射及水电镀设备市场需求2024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磁控溅射设备当年新增需求383台,水电镀设备新增需求567台。2027年磁控溅射设备当年需求1116台,对应空间172亿元;水电镀设备1847台,对应空间257亿元;另外,复合集流体需要额外焊接箔材,催生超声波滚焊设备需求。超声波滚焊单元价值量在300万元/台,单GWh复合铜箔或铝箔需要4台滚焊单元,则每亿平复合集流体对应滚焊单元价值量在1.2亿元,对应百亿的市场空间。
复合铜箔产业链
复合铜箔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相关设备、基膜、铜靶材及镀铜化学品厂商,中游为复合铜箔生产厂商,下游为电池生产厂商,包含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
上游原材料端:主要包含PET/PP基膜、溅射铜靶材及镀铜化学品等:基膜厂商主要包括双星新材、东材科技等,双星新材可以实现自给,降低50%基膜成本的同时,可以通过膜层面的改性提高后道生产的良率;溅射靶材厂商主要包括阿石创、有研新材等;镀铜化学品的主要生产厂商为光华科技及三孚新科。
上游设备端:主要有复合铜箔制造设备(磁控溅射设备、真空蒸镀设备、水电镀设备等)、复合铜箔一体机及超声波焊接设备,主要参与厂商包括东威科技、道森股份、腾胜科技、骄成超声等。
中游制造环节:主要有传统电解铜箔厂商中一科技、诺德股份及金美科技、宝明科技等新进入者都有参与。
下游电池端:主要下游应用领域,龙头电池厂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
重点关注
设备:电镀设备:东威科技;超声波焊接设备:骄成超声;磁控溅射设备:道森股份;
材料:宝明科技、双星新材、阿石创
参考研报
华福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深度研究:设备工艺逐步成熟,复合集流体量产进入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