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商汤遭阿里清仓后软银再减持 盈利难题何时解?

发布时间:   来源:中孚君

近期,一些早期投资机构减持人工智能企业股份成为关注焦点。自二季度以来,机构退出、减持的比例在增加,甚至有的都主动清仓。

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商汤”,00020HK)就是被减持的企业之一。

投资商汤5年阿里此前清仓减持了商汤,紧随其后,软银集团也又一次减持商汤股份。根据商汤的招股书披露信息来看,无论是软银还是阿里在风投股东持股比例都是位居前列。


(资料图)

随着重要股东们的持续性减持,投资者忍不住问:商汤是否还值得继续投?同时也再度对商汤进行灵魂拷问:何时才盈利?

01

遭清仓后再遇减持

年初,大模型概念带动不少科技企业,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相关企业,都“收获颇丰”。比如:国外的微软、META,国内的三六零等。

当然,也有些企业在持续性遭股东减持。

8月4日,据港交所披露消息显示,软银集团已于7月31日减持了1490.4万股商汤科技股票,每股平均价为1.7919港元,按此计算软银此次套现约2670.65万港元。

本次减持完成之后,软银持股比例从13.04%降至12.99%。

而软银从去年12月份便开始减持商汤股份,去年12月减持了1294.8万股,今年2月减持5000万股,3月两次合计减持2.88亿股,4月减持5000万股,合计套现金额超10.6亿港元。

对此,商汤对《中孚财经》表示:“股东出于自身需求,通过二级市场小规模减持为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不影响商汤公司基本面和业务发展。商汤仍将持续致力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前沿研发与商业化落地。”

在此之前,商汤发布公告称,公司获阿里巴巴集团控股全资子公司Taobao Holding Limited知会,其已有序出售其于公司所持的所有B类股份,且截至7月21日,该等出售安排已经完成。如此减持,意味着阿里彻底清仓持有商汤的股份。

阿里2023年还曾有多次减持商汤,其中,2023年4月11日,阿里巴巴减持商汤4000万股,减持均价为3.452港元,以此计算,阿里套现1.38亿港元。阿里对商汤持股从8.04%降至7.88%。

同时,商汤的股价也从4月11日开启下跌模式,至今仍未涨回当日盘中最高价3.7港元。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从4月11日至8月3日期间,公司股价的跌幅为47.15%,期间总市值“蒸发”超500亿港元。由此可看出,阿里减持还是对公司造成一定的影响。

02

不得不提的盈利问题

商汤多次表示,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复杂且多元,不应认为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股东出于自身需求减持为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这不影响商汤公司基本面和业务发展。

但在面对阿里、软银减持的背后,不得不提的是商汤的长期亏损问题。

营收方面,2020年至2022年商汤科技营收分别为34.51亿元、47亿元、38.0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约为14%、36%、-18.97%。要知道,营收增速的下滑,会直接影响企业估值水平的。

而就商汤近年来的财务情况来看,2018年至2022年分别亏损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171.77亿元和60.9亿元,5年时间累计亏损超过438亿元。

不少投资者表示,这样的成绩单的确让人脸上“挂不住”,还有人认为正因商汤迟迟不盈利,所以阿里清仓、软银频频减持。

就此,商汤称:“人工智能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的赛道。在2022年疫情及宏观经济的背景下,商汤的营收为38亿元,毛利为25.4亿元;亏损净额收窄至61亿元,同比下降65%。这意味着商汤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展现出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成长潜力。”

不得不说过去这些年,商汤做了许多的尝试,旗下业务呈现摇摆不定的状态,哪有风口就跟哪走。从TOB到TOC、TOG,积极开拓客户,从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到大模型,几乎是把当下 AI 热门赛道都收入囊中。

然而,公司新开拓的业务都算是浅尝辄止,在行业赛道中优势并不大,过于繁杂的业务也浪费了公司许多时间,在与时间赛跑的 AI 行业中,可谓是得不偿失。

“作为长期主义者,商汤科技始终坚持对AI技术的长期战略布局,成为带动行业发展的领头者。”商汤表示。

即使是长期主义者,但盈利问题不解决,如何能真正地做到长期?如何能够让长期投资的投资机构/个人安心持续投资?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上市公司,业绩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03

大模型能拯救商汤?

追风,能否拯救一家公司?

今年市场上“最大的风”就是大模型,从三四月开始,大模型之风从国外吹到国内,各个企业都在摩拳擦掌地布局自己的大模型。

先是发布号称“对标ChatGPT”的文心一言,然后商汤推出了大模型产品,再接着阿里在云峰会上宣布“阿里巴巴所有产品都会接入‘通义千问’”。接着,京东将在今年发布新一代产业大模型,言犀是“京东版”ChatGPT,科大讯飞、字节的飞书等也在低调布局,华为、腾讯等更是被寄予厚望。

一时间,进入大模型“鏖战”当中。不少投资者问:持续亏损的商汤能被大模型拯救吗?

的确,商汤布局大模型已有五年之久,最先布局的是视觉大模型,在2019年就首次发布了10亿参数的视觉大模型,到2022年已研发320亿参数的视觉大模型,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视觉模型。2021年商汤开始自研NLP模型和多模态模型。

目前在NLP领域,商汤的大语言模型达到了千亿参数级别。2023年3月,商汤开源了拥有30亿参数书生2.5多模态模型。在AIGC领域,商汤在2022年也拥有了10亿参数的模型。所有这些模型的汇聚,催生了商汤的“日日新”大模型体系。

如此看来,商汤早就开始探索大模型业务的商业化,只是将其分散为四大板块业务,直到今年大模型爆发后,才将各个产品集中起来,汇聚成一个大模型“超市”。

商汤在财报中表示:“未来将利用SenseCore大装置和大模型能力对智慧生活、智能汽车、智慧商业、智慧城市四大板块进行升级。通过充分利用大模型的能力,不断升级、强化四大业务线产品矩阵,提高产品竞争力。”

根据民生证券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至少已经有 30 多家大模型亮相,其中不乏参数规模甚至超过 ChatGPT 规模的大模型,厂商涵盖了互联网巨头、AI上市公司、服务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与一级市场创业公司。

民生证券认为,大模型表面不再稀缺后,实质格局更像“太极拳”:易学难精。因为开源基础以及大公司本身的算力储备与资金实力,单纯发布一个大模型门槛没有市场想象那么高,但是能够拥有高质量数据场景助力持续迭代,使得逐步性能逼近 ChatGPT的大模型仍是“凤毛麟角”,最终仍然会收敛在少数几个巨头之中。市场会逐步凝结共识:得数据者得天下。数据成为大模型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而商汤能否把握好这个关键性?从大模型中找到盈利拐点?倘若真如此,那商汤还需提高自身的实力与迭代能力。

END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