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67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通报海淀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溯源情况。据了解,在全面检测后,发现确诊病例所收国际邮件外包装和内部呈现阳性。
当前,物流企业从各环节强化了消杀措施,购买进口商品还安全吗?专家认为,由于冬季疫情较为活跃,建议用户尽量减少购买国际疫情高发地区的跨境商品,若是收到境外物品,个人防护措施也不能松懈。
国际邮件呈阳性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新闻发布会上,庞星火表示,在进行了全面调查、采样和检测后,该确诊病例所收的国际邮件于1月7日自加拿大发出,途经美国及中国香港到达北京。据病例自述,在此期间其仅接触邮件包装外表面和文件纸张首页,未接触包装内表面和其他纸张。目前,已采集该国际邮件环境标本22件,其中包装外表面2件、内表面2件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8件,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并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异性突变位点。
据庞星火介绍,病例发病前14天内均无外省市旅居史,工作期间偶尔会收发国际邮件。综合1月14日、15日、16日病例标本的核酸检测CT值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初步判断病例处于感染的早期阶段。同时,结合病例流调,可疑物品样本检测结果和病例标本基因测序结果,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感染病毒的可能。
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廖凌竹则表示,该确诊病例1月11日收到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文件类快件,作为密接者,派送员及其家属已被集中隔离,二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家庭采样无阳性。
消杀通风已成常态
“北京市邮政管理部门将重点落实好国际国内涉疫区进京邮件快件防疫措施,加强统筹调度和风险研判,及时补齐漏洞短板,做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廖凌竹强调称。
当前,北京商报记者从部分快递企业、电商平台了解到,由于春节临近,多家平台正进行“年货节”促销活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快递量的攀升。圆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北京快件已持续6天高位运行,转运中心对货量进行了一定控制,北京转运中心日均票数在50万左右。同时,北京转运中心、华北转运中心每条传送带均安装了消毒箱,每一件快递经过时能实现全方位喷雾消杀,可与卸货流程无缝衔接。
而中通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北京管理中心已第一时间对北京转运中心和京南转运中心的操作场地进行了几十个点位的采样核酸检测,并安排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入驻转运中心,方便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另外,北京转运中心符合条件的员工加强针均已完成接种。
对于每一件流通的包裹,物流企业均绷紧了神经。在菜鸟保税仓内,每日体温测量、消毒、通风已成为常态。其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菜鸟仓库区域会按属地政府要求请有资质的供应商对港车来货进行消杀处理,港车卸货也有指定的专人、专区,公司还会对接触港车货物人员进行健康检测和定期核酸检测。
建议固定地点取件
1月17日,国家邮政局安全监督管理司通知表示,各级邮政管理部门、各邮政快递企业要严防境外疫情通过寄递渠道输入。各企业要综合评估进口邮件快件来源地疫情风险等级、上游经营主体资质、寄递物品属性等因素,按照精准防控、提级管控的相关要求,制定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进口邮件快件疫情防控处置方案。
事实上,由于国内曾出现经冷链或非冷链物品的传播案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口商品的消费走势。一位生鲜电商平台从业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进口冻品如牛排、虾等品类的销售量下滑较为明显,用户的需求已经向国内生鲜产品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过往进口产品或是此次北京国际邮件均是在外包装上检测出阳性,这对物流防疫把控提出了较高的挑战。一位物流从业人士表示,当货物进入国内,物流商通常只能在箱体上进行消杀,而在清关环节,海关也很难做到将所有物品进行开箱查验消毒。个人邮件涉及隐私,他人若是拆封也是违规行为。“因此个人做好防护很重要,在收到跨境物品后,要注意自行将其消毒处理。”上述人士指出。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陈燕燕认为,一方面需要加强进口供应链各个节点的把控,特别是在非常时期,减少疫区送至的邮快件;另一方面,国际文件类寄递无纸化也是可思考的尝试。
会上,庞星火建议,目前全球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高发,在国外疫情高发期间尽量减少购买境外商品,若收到境外邮件或物品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直接接触和交流。尽可能在固定地点取件,实现无接触交接,如需当面签收,请与快递员保持安全距离。
“拆件时尽量在户外进行,外包装不要拿回家中,要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如需拿回家中,可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对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完邮件后及时摘下手套,认真进行手消毒或清洗双手,更换口罩。”庞星火说道。(记者 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