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物价保持合理区间运行 部分能源价格涨幅较高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商报网

物价作为民生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关注方向。今年4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稳就业与稳物价同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主要支撑。

专家表示,面对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多重压力,稳物价的重要更加突出。“以稳就业稳物价支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中央以底线思维划出的两道红线,旨在稳住经济基本盘,保障基本民生,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在全球通胀压力下,我国物价继续保持稳运行,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韧强、市场规模大、保供稳价措施有力。

今年以来,我国物价一直运行在总体合理区间,4月份CPI同比上涨2.1%,PPI同比上涨8%,涨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图为一名市民在四川省遂宁市万禾超市挑选新鲜蔬菜。

物价保持合理区间运行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把握宏观政策力度节奏,持续做好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今年以来,我国物价一直运行在总体合理区间,4月份CPI同比上涨2.1%,PPI同比上涨8%,涨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从4月份当月情况看,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主要是受疫情和囤货需求影响,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5%转为上涨1.9%,影响CPI上涨0.35个百分点。同时,受国际因素影响,部分能源价格涨幅较高,也助推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

专家表示,我国基本民生需求品供应是充裕的,但仍不可掉以轻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稳物价。当前,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严峻,能源、粮食、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全球通胀高企客观上会加大我国物价上行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保障我国的粮食、能源稳定供应,千方百计夯实稳物价的基础。

做好重要商品保供稳价

总的来看,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充足,保持价格稳定有较多有利条件。特别是食品价格稳定有基础,在期国际粮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粮食价格保持了总体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我国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连续多年产大于需,有少量进口主要是品种调剂。玉米和大豆有一定进口量,会受到国际市场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有限。今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持续转好,粮食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基础。

我国能源主体是煤炭。我国煤炭储量比较丰富,同时生产能力较强。随着煤炭先进产能逐步释放,有利于抑制能源价格上涨。今年4月,我国煤炭产量同比增长10.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

据介绍,国家发改委将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通过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强化市场预期管理等措施,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进而稳定整体用能成本。

此外,我国产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于世界前列,为产品价格稳定奠定了扎实基础。相关部门将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对于资本的恶意炒作,将予以坚决打击。

稳物价政策工具箱丰富

孟玮表示,展望后期,我国经济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充足,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稳运行。

在当前的形势下,稳物价不仅是民生保障举措,而且对于保存财政和货政策两大方向的宏观调控发力空间同样有重要意义。

专家表示,整体来看,稳物价的关键在于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明确提出了农产品、能源两大领域稳物价相关举措。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围绕关键领域,综合施策打出稳物价“组合拳”。比如,做好农资产品保供稳价,全力推进能源保供,保通保畅货运物流等等。随着更多举措相继落地,稳物价积极效应有望逐步释放。

央行行长易纲表示,“稳价格既离不开货政策的支持,也离不开实体经济的稳定”,而“货政策的支持”和“实体经济的稳定”是相辅相成的。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面对输入通胀压力,短期内应做好稳物价政策相关部署,除了在粮食生产、能源保供等关键领域要及时出台符合市场预期的稳定措施外,还应尽快落实配套的减税降费和金融扶持等政策,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投入压力。此外,还要密切关注外部市场环境与通胀形势变化,研究制定防范价格风险的相应预案。从长期看,要加快能源等关键领域的价格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着眼大局,综合施策,打好稳物价“组合拳”,扎实做好供给保障,才能增添高质量发展的底气,牢牢稳住国计民生的基石。(依琰)

观点:

稳物价在稳经济中的重要凸显,预计将有更多详细举措落地,从而应对疫情和地缘冲突带来的供给冲击。其中,将着力做好农资产品尤其是特殊品种保供稳价工作,确保能源和粮食等重要物资的供应安全,缓解用料、用能、用工等成本上涨压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