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彭斐 每经编辑:梁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即便经历创业20年来首亏,但随着订单回暖,在2023年年中临近之际,不想只当手套大王的蓝帆医疗(SZ002382,股价7.73元,市值77.85亿元)已经将今年视作公司发展的分水岭。
5月22日下午,蓝帆医疗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在山东淄博举行。公司董事长刘文静主持会议,公司多位高管以及多位股东与外部投资者参会。对于去年亏损原因、行业变化情况等问题,刘文静作出详细解释。
蓝帆医疗年度股东大会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蓝帆医疗属于医疗器械赛道,主营业务包含心脑血管业务、健康防护业务、护理业务三大板块。在2022年,虽然护理业务在国内交出超过100%增长的答卷,但在疫情、集采的双重冲击下,占比更大的心脑血管、健康防护两大板块拖累了公司业绩。
不过,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蓝帆医疗一位高管表示,经过几个季度的亏损,全球一次性手套行业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去库存调整和落后老旧产能出清,供需关系日益明朗;在经历疫情冲击、集采影响之后,2022年年底的新一轮集采中,蓝帆医疗两款冠脉药物支架集采中标价格超过800元/条,贡献明确的业绩边际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东大会期间,刘文静提到,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经过行业周期的洗牌,心脑血管板块反转趋势明显、健康防护板块筑底,公司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手套行业将走出“磨底期”
蓝帆医疗业务涵盖三大板块,其中,主要产品为健康防护手套的健康防护业务去年营收占比超过七成。而这一占比最大的业务所在行业下行调整,成为蓝帆医疗亏损的主因。
从业绩表现来看,蓝帆医疗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72亿元,这不仅是其2010年上市以来首亏,也是公司创立20年以来首次亏损。去年,防护手套行业处于阵痛调整期,公司防护事业部亏损1.78亿元。
“在疫情下,行业整个产能扩得太厉害,进入2021年6月份就急剧下滑,到2022年6月份出现亏损,整个行业在出清。”刘文静在就公司2022年业绩相关议案作出解释时提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20年初,市场对于能够用于防止交叉感染的一次性医疗手套的需求显著增加,远超出全球供应。2021年一季度,手套需求和价格达到峰值水平,面对这种庞大的市场需求,全球多家手套企业进行了一定幅度的产能扩张,同时多项防治手段持续推进,使得市场短期的极端供需不平衡状态逐步回归常态。
除了手套企业扩张造成的供需失衡,疫情期间下游不同渠道客户也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因抢购储备的库存,因此2022年市场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的局面,手套价格持续回落,出现部分渠道销售价格低于需求爆发前水平的现象。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彭斐 摄
也正是上述原因,全球防护手套行业在2021年6月以后进入了调整期。在刘文静看来,调整期至少要经历两年,“目前来看,2023年6月份行业有望从亏损的泥潭中出来,但在两年的调整期,全行业也差不多亏损持续了一年”。
对于过去两年的行业走向,蓝帆医疗在2022年年报中将其称为手套行业的“磨底期”,并提到:受产能扩充和需求减少影响,不少国内外厂家通过降价达到守住市场份额的目的,后来进场的中小厂家更是企图利用低价争夺市场,激烈的价格战影响了产品的毛利率水平。
“2022年正好处于手套行业深度调整期,最低应该是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因为(防护事业部)盘子很大,这是造成亏损的一个原因。”刘文静说。
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了产品价格,而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以蓝帆医疗为例,中国海关出口数据显示,公司一次性丁腈手套的国内企业出口市场份额由2021年度的13.06%提升至2022年度的20.85%,居全国第二;一次性PVC手套出口市场份额20.70%、继续保持中国和全球第一。如今,随着两年调整期即将结束,手套市场份额在向头部集中的同时,经历近两年的产能出清,手套行业的需求正在恢复。
5月22日,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蓝帆医疗一位高管表示,经过两年的调整,手套行业已逐步呈现出好转态势:第一,受“追涨杀跌”心理影响,经销商在前期价格高涨时大量囤货,随着价格不断下跌,各经销商的库存水平也在不断降低,行业供需逐步走向平衡,终端需求拉动市场的买盘恢复了;第二,马来西亚厂商受政府天然气补贴取消等因素的影响,生产成本上升,从而造成手套价格上涨。
虽然反弹程度尚难确定,但订单回暖也证明手套行业正在走出“磨底期”。在股东大会上,刘文静透露:“需求恢复的过程中,订单也在往中国转移,5、6月份后的订单都很饱满,价格也有回头。”
蓝帆医疗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接单情况良好,其中丁腈手套生产负荷相比去年四季度大大提高,开工率在90%以上,公司预计2023年订单量仍会保持增长。
据蓝帆医疗方面向记者提供的资料,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显示,全球2022年一次性防护手套销量为8724亿只,剔除“疫情”影响,随着公众健康防护意识常态化,叠加一次性手套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日常家庭护理等场景,全球一次性手套销量保守预计最低也能保持2019年5000亿只水平,按目前公司累计产能500亿只粗略估算,公司整体手套产能也只有行业需求10%左右,未来增长空间潜力较大。
新集采政策下心脑血管业务盈利将改善
相比于手套行业筑底,蓝帆医疗另一大业务板块——心脑血管业务在2021年、2022年两年间,却经受了疫情与集采的双重打击。
从2022年业绩表现来看,蓝帆医疗的心脑血管产品实现7.64亿元销售收入,相较2021年的7.10亿元增长7.63%;心脑血管事业部亏损8208.17万元,较2021年度亏损7.37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88.86%。
从产品来看,蓝帆医疗的心脑血管业务主要产品为冠脉植介入、结构性心脏病以及其他和心脏手术相关的医疗器械产品。切入这一赛道源自蓝帆医疗近年来寻求战略转型的收购。
2018年,市值约60亿元的蓝帆医疗,历时609天、斥资近60亿元拿下全球知名心脏支架厂商柏盛国际,成为当时“A股史上最大医疗器械跨国并购案”。借此,蓝帆医疗获得心血管冠脉产品线,进入高值医疗耗材领域。2020年,蓝帆医疗又以13.9亿元收购了瑞士心脏瓣膜研发企业NVT,进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彭斐 摄
正当要大展拳脚之际,疫情与集采同时来袭。2020年、2021年,蓝帆医疗手套业务带来逾60亿业绩,但心脑血管业务却跌落谷底。
“心脑血管业务在2021年、2022年经历‘铁底’,为什么是‘铁底’呢?因为这一板块过去两年经历了集采、疫情的双杀。”刘文静说,(第一次)集采是2020年的11月5日中标,2021年1月1日实施,等于说2021年、2022年全年经历了价格从13300元到469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医院(销售)未能弥补集采带来的利润下降,所以整个心脑血管事业部2021年、2022年都在悬崖底下。
不过,在首轮集采涉及产品价格下降的同时,带量采购也让蓝帆医疗开始收割市场份额。2020年11月,国家实施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首年意向采购量超过107万条,占据心脏支架市场80%以上,公司借助集采实现“以价换量”,市占率由18%扩大到23%,国内市场份额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进入了2300多家医院。
在2022年11月29日的第二轮集采中,国家医保局等相关部门根据行业情况作出一定调整,集采产品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
“目前集采主要涉及心脑血管板块,主要涉及心脏支架和球囊,根据2022年数据,集采产品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不到4%,目前集采报价除了覆盖生产成本后,还能产生净利润,以心跃支架为例,第二次集采报价824元/条,较首次集采报价469元/条,每条涨价355元,这部分直接为公司带来净利润。”蓝帆医疗前述高管向记者如是称。
在刘文静看来,2020年首轮集采使得国内相关产品的毛利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蓝帆医疗也不例外。但是随着集采续约温和,以及高毛利的创新产品不断放量,公司毛利率明显修复。总体来说,今年收获的果实就更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刘文静在股东大会期间提到,在控股柏盛国际后,蓝帆医疗累计研发投入已经接近20亿元,“三类高危植入器械的创新研发基本在四五年周期。2022年下半年开始有新的重磅产品推出,这些创新性重磅原研产品都有更高的毛利率水平。这些重磅产品获证,逐步贡献营收,也强有力地修复了心脑板块的毛利率水平。”
“政策鼓励创新,进入创新通道的产品可以不予集采。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机会。公司在积极应对集采的同时加大了创新力度,管线日益丰富。”刘文静说,公司借助集采带来的直接入院优势,拥有超过2300家医院的医疗器械销售网络,在国内市场占比近1/4。“这就是我们顺应大势、坚定战略的一个收获。”
今年5月16日~5月18日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蓝帆医疗方面透露,2022年冠脉支架二次集采,公司两款产品需求量合计中标27.8万条,价格上涨幅度达76%。国家医保局明确指出在集采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提供空间,创新产品BioFreedom支架在中国等新进入市场快速放量;BioFreedom Ultra已经在5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TAVR产品销量实现100%增长。
封面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