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江门高新区(江海区)
【资料图】
追“高”逐“新”谋求高水平自立自强当前,制造业实力的比拼已经逐渐从体量转向质量,只有不断塑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占据战略主动、赢得发展先机。 如何锻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固链强链、以智提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等六大国家级创新平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江门高新区的综合排名在全国高新区中实现跃升,位列第53位。 今年6月,粤湾云谷企业孵化器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前,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拥有市级以上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10家、大学科技园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数5家、省级孵化载体数2家,载体数量及质量稳居全市第一。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江海区加速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实体化运营,对外发布73项成果展示、51项获奖技术及67项专利。7月,江海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举办2023智慧安全应急战略研讨会,再次擦亮安全应急产业“江海品牌”。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是江海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招”。走进位于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的得实打印机(江门)有限公司,浓浓的“科技感”扑面而来,数字化生产线不仅让生产流程变得可观可测可控,而且实现生产节能减耗。得实打印机(江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黄兆宁表示,2017年,公司成功试产了我国第一台热转印设备,目前已成功应用在公安、银行、社保、医疗等行业,市场占有率达38%,排名全国第一,并打破了进口产品垄断。 此外,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还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今年以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发动约200家企业参与高企认定申报,278家企业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目前,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72家、科技型小微企业1239家,推动励福环保、万木新材成功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优巨、汉宇入选广东省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实现制造业“单项冠军”领域零的突破。 做优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土壤,拥有一流营商环境,才能为“制造业当家”加足底气。
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企业量子高科计划升级改造,扩大生产。 “今年,量子高科计划加大海外出口业务布局,同时将追加投资,对原厂进行升级改造,扩大生产,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益生元研发和生产基地,把江门制造、江海制造推向全球。”量子高科母公司英国泰莱集团副总裁刘晓对量子高科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也对江海区的营商环境信心满满。“在入驻初期,党委政府给予了企业最大力度的支持和帮助,让事情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她说。 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聚焦深化改革主线,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智慧导办”智能化服务、率先完成“视频办”县镇两级全覆盖,同时落实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天办结”工作。此外,还打造法务集聚区,提供“一站式”优质法务保障等,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在江海,企业只用一心一意谋发展。在项目落地方面,江海区实行挂图作战模式,全面跟进在建、增资扩产和技改项目推进情况,明确解决时限和具体责任人,坚持每周一走访,限时解决存在问题和企业诉求,为项目方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保姆式”服务。在暖企安商方面,江海区建立“一企一档”机制,定期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并成立4个经济督导组,由区领导带队走访企业协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 此外,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用好用足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实施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加快办理征地拆迁、三通一平等重点卡点问题20余项,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均超时间进度4个百分点以上。
(摄影:邱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