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成趋势 半数端起“铁饭碗”

发布时间:   来源:界面新闻

近日,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22届大学生返乡就业的调查报告称,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回乡就业,非一线城市、基层就业成了他们的新选择。


【资料图】

麦可思研究发现,近五届在外地(即“非生源省”)求学的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返乡(即“生源所在省”)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22届外地求学本科生返乡就业的比例(47%)较2018届(43%)提升了4个百分点。可见,在当下应届本科毕业生返乡就业意愿在不断增强。

报告数据显示,2022届大学生返乡就业呈现以下趋势:毕业生返乡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女生毕业即返乡就业比例高于男生,东部地区生源毕业即返乡就业比例更高;返乡就业者,近半数在体制内工作;家乡就业更稳定,他乡就业钱更多。

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的应届本科生返乡就业情况,均有所不同。在外地求学的2022届本科女生,毕业后即返乡就业的比例(52%)明显高于男生(40%)。这可能与女性更偏向于追求安全稳定的心理机制有关。

不同生源地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即返乡就业的比例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生源返乡就业比例最高,为59%,其后为西部地区(44%)。东北地区生源返乡就业比例相对较低,仅为24%。

对此,麦可思研究院指出,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意愿或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家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越大,生活环境越好,对大学毕业生的返乡就业吸引力也就越大。

值得关注的是,在工作单位选择上,返乡就业者在家乡端起“铁饭碗”的比例更高。数据显示,2022届返乡就业本科毕业生在民营企业或个体的比例为47%,低于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比例(25%),高出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3个百分点;在国有企业的比例(24%),高出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而从收入观察,返乡就业群体即便在月收入不具有优势的情况下,就业满意度并不低。调查显示,2022届返乡就业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5525元)低于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465元,工作专业相关度(70%)低于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但就业满意度(78%)略高于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77%)。

麦可思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返乡就业渐成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新选择,但返乡就业到底香不香,可谓见仁见智。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农学院院长周剑平曾建议,各地政府应利用假期组织当地大学生了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山西工商学院校长牛三平也指出,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城乡差距必然逐步缩小的趋势,鼓励大学生生源地就业。

牛三平建议,国家人社部门制定出台大学毕业生到生源地就业的指导性意见,指导地方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台大学毕业生生源地就业配套政策,在落户办理、社保补贴、购房补助、廉租公寓、贷款贴息、入职(岗)免笔试、学费补偿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性作用。

实际上,近年来多地政府已出台了扶持政策,包括从税收、贷款和就业岗位等方面推出优惠措施,吸引在外求学的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河南省2022年印发《关于推动豫商豫才返乡创业的通知》明确提到,毕业5年内大学生返乡创办企业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当年新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毕业年度或离校1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新招用员工数给予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2023年2月,上观新闻报道,为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干事创业、促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上海市崇明区明确崇明籍大学生回乡就业可获补贴:回乡工作满五年、毕业于“双一流”院校的全日制本科生可获6万元补贴,毕业于“双一流”院校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补贴金额分别为10万元和15万元。

2023年5月,安徽省人社厅发布《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开展“接您回家”活动,通过“接高校毕业生回家”增加高层次人才供给等,每年引导回皖就业创业10万人左右,逐步推进“人回乡、技回流、厂回迁、情回归”。

广州日报日前报道,广东省清远市“雁归计划”实施一年以来成效明显。截至今年7月,4446名清远本地籍大学生已回到家乡就业创业,超七成属农业、水利、畜牧等涉农专业的急需紧缺人才,其中730人加入到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网格员等基层治理队伍,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力量。

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回应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指出,要推动基层就业渠道更加畅通。国家发改委将坚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用好各类资金补短板,增强县城人口、产业、就业综合承载力。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培育乡村主导产业,加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返乡入乡创业园等平台建设,营造基层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