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7日后,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此时,距离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纳斯达克开板,已经38年。后来被不少市场人士看作“中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也同样主要覆盖科技成长型企业,不过彼时,我国创业板更大程度上被企业和投资人看作主板的“退而求其次”之选。
13年后,截至2022年8月12日收盘,创业板总上市公司数已经达到1170家,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在全球范围内的创业板市场里,市值仅次于纳斯达克。这个已经诞生过超50只十倍牛股的市场,究竟为什么成为个股投资者的“宠儿”,更成为指数投资者资产配置难以忽视的存在?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能够分享创业板的高成长弹性?今天,我们一文讲透。
为什么创业板指被称为“更好的宽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方向。十年前,A股市值最大的前十家企业基本是主板的金融、两桶油、煤炭、有色等传统行业,到2021年,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成为A股第一家市值过万亿的创业板公司,现在,创业板已经有两家公司跻身A股市值前十。
嗅觉灵敏的投资者会发现,此乃大势。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未来必须依赖科技创新,而创业板最大的特征,就是创新型、成长性企业成长的沃土。我们以申万一级行业为依据,创业板指前三大权重行业电力设备、医药、电子合计占比66%;具体概念上,创业板指成分股主要暴露概念主题是茅指数、宁组合、先进制造、碳中和和新能源汽车等。也就是说,创业板指囊括了当下的热门优质赛道,成分特征与中国经济转型方向高度一致,代表了中国新经济发展方向。
表:创业板指概念主题暴露(数据来源:wind、天弘基金、中泰证券研究所)
这些新兴产业往往具备研发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特征。从2021年年报来看,创业板指数成分股中有一半以上的公司,研发营收比高于5%,更有17%的公司,研发营收比超过10%。如此的高研发投入强度,与沪深300、中证500等主流宽基相比,的确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