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讯:星图说|存款的下一站在哪里?

发布时间:   来源: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钱去哪了?一边信贷大幅投放,一边居民拼命存款。钱是经济、金融运行的源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最本质的考量。今年1-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万亿元,基本和2021、2020年体量相当,由此可见,信贷投放力度的确很大。然而,财政用尽洪荒之力,也抵不住老百姓的防御思维,拼命存钱仍是首选。从“新增居民存款/新增贷款”看,今年已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高。

02

未来存款会流向哪里,是资产配置的关键!回溯历史,每一轮明显的存款搬家都会带来资产的大周期性机会。08年的存款热潮后,是09年的地产和股市双牛;12年上半年的存款热潮后,先是12年的地产热,再到13-15年股市牛;18-19年的存款热潮后,是19-20年的结构性股市牛。虽然每一轮资产牛的背后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驱动因素,但钱的潮起潮落也是资产牛熊切换的重要推手。

03

中国的房子:逐渐成为历史的beta。2005年以来,城镇化加速推进,房地产市场轰轰烈烈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成为对冲“国际金融危机”、“托底、稳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各地房价水涨船高。几乎很少回撤的房价,致使过去20年,中国的房地产是尤为重要的“核心资产”。

04

人口与预期,正改变中国房地产的价值。在2018年“房住不炒”的政策调控下,投资者对房地产只涨不跌的预期正在扭转,而今年的个别“断贷”事件,也让“闭着眼睛买房”成为历史。今年二季度央行调查显示,预期房价上涨的比例已降至16.2%的历史低位。此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在改变地产的价值。2016年,15-64岁人口升到10亿并开始见顶回落,这基本已是地产盛宴的高潮。

05

稳态低波的“固收+”,也是很多人的“MR RIGHT”。相对于拼命存钱,其实更科学的策略是通过资产配置,拓展资产收益的边界,并分散风险。在资本市场,投资收益和资产安全性往往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但根据股债周期的不同和资产属性的差异,合理的组合还是能既得熊掌又取鱼。一个简单又经典的股债3:7组合,长期能取得更稳健的投资绩效,季度收益率中位数有所抬升,实现“1+1>2”的效果。

06

权益资产:体感极差的时候,也是布局的好时候。如果说市场像一个钟摆,在极度悲观与乐观之间往复运动,那么“一年期滚动”可以作为钟摆上的指针。这一数据目前指向的时期,无一不是短期投资者体验极差,市场不断磨底,但随后投资收益逐步修复,甚至开创牛市的时期。尤其是港股,近一年回报为-33.43%,已达到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

07

港股或是存款下一站的重要去向之一。港股是近年来最落寞的市场,表现全球“垫底”。如果说A股只是有些薄情,港股就是真绝情,“杀逻辑”的时候,片甲不留,毫不手软。自2019年以来,恒生指数下跌35.82%,其余全球股指,除了俄罗斯RTS,均仍有不同程度的正收益。

08

“新旧”经济的两大代表,估值水平都已杀到历史极低水位。金融:被时代的车轮碾过后,估值屡创新低,目前水位已回落至0.18%。科技:在互联网行业“杀逻辑”后,已是一地鸡毛,其估值在中枢上移的背景下,也杀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低位。

09

全球流动性退潮,港股风高浪急,冲击最大的阶段或已过去。对于港股这个离岸市场而言,全球流动性的退潮会让其更易“风声鹤唳”。今年以来,美联储已加息300BP,从当前预期加息路径看,已步入尾程,港股对加息的利空或已充分定价,未来的核心逻辑依然是国内经济增长的反弹力度和政策强度。毕竟短期的情绪扰动只是“噪音”,关键还是要回归本源,虽然水龙头“拧紧”,但基本面的强劲也可以对股市形成强力的支撑。

10

除了南下资金的长情流入,港币作为港股的传统水龙头,也已过了流动性极度枯竭的时候。在沪港通开通前,恒生指数和港币M2同比高度相关。可以看到的是,港币M2同比已从负增长的泥潭中抽离出来,未来随着海外流动性压力缓解,传统水龙头的修复有望对港股形成支撑。

11

一个“有故事”的数据:港股回购同比增速位于09年以来高位。回购数据包含了管理层对公司经营的展望和当前估值的观点,且表现出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或信用来源。从当前看,港股回购金额的同比增速已位于2009年以来的高位,也侧面映射出了管理层的信心。

12

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即使含着泪,也要铺筹码。泡沫与危机的呈现形式虽各有不同,但总是踏着相同的韵脚,而背后的规律都是一以贯之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也是自然的不变规律。

了解更多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