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速大幅放缓,市值缩水超3000亿!药明康德拐点要来了? 环球最新

发布时间:   来源:侃见财经

营收、扣非净利润增速大幅放缓,医药外包巨头药明康德的“业绩拐点”可能要到来了。


【资料图】

4月24日夜晚,药明康德对外披露了2023年的一季报。根据财报显示,一季度药明康德实现营收为89.64亿,增速仅为5.77%;实现净利润为21.68亿,同比增长31.97%。

仅从营收数据来看,单季度5.77%的营收增速是药明康德自2018年上市以来创下的最低单季度营收增速,而虽然净利润增速还有31.97%,但药明康德的扣非净利润增速也下滑到了9.02%,同样创出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最低单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速,这样的业绩,其实可以直接用“暴雷”来形容了。

实际上,此前侃见财经曾多次跟踪药明康德,在分析时发现药明康德虽然作为国内医药外包巨头,但自身其实面临着行业竞争加剧、高度依赖海外市场、整个医药外包市场政策变动等多重风险,且近两年药明康德的创始人和高管已经多次减持离场,除了持续高速增长的业绩之外,并没有太多的亮点可言。

如今,随着一季度业绩增速直接跌到了“个位数”,药明康德的不败神话或将直接走向终结;而没有了高增长的业绩作为衬托,药明康德还值得我们去关注吗?医药外包巨头会否就此走向平凡?

增速放缓,高增长面临“终结”

时间拉回到2015年,当时国内正在大力推动医药供给侧改革。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创新药加快审批等政策相继落地,许多药企不得不走出仿制药的“舒适圈”,开始投身到新药的研发当中;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内医药外包的需求也迎来了大爆发。

作为国内医药外包领域的龙头,药明康德自然也没有错过这一波红利,其从2015年开始转头“主攻”国内市场,从数据来看,其国内业务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17.16%提升到了2018年的25.43%。

然而,这不过是药明康德“爆发”的前奏。2018年,随着药品带量采购政策的落地和推进,仿制药企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很多药企不得不向创新药方向转型。然而面对高昂的研发费用,药企自然不可能自己全部投入研发,于是医药外包的需求再一次迎来爆发,而药明康德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2022年药明康德的营收从96.14亿飙涨到了393.5亿,5年里营收增速没有一年低于20%的,其中2022年营收增速更是高达71.84%;净利润则从22.61亿飙涨到了88.14亿,5年时间翻了接近4倍,除了2019年净利润增速大跌之外,其余4年净利润增速均在50%以上。

这些年里,药明康德也曾出现过不少的利空,例如遭到美国的制裁以及国内医药行业政策变动;不过,虽然利空不少,但药明康德总能给出高速增长的业绩,而其也被大家视为医药行业的“不败神话”。

不过,随着2023年一季报的披露,药明康德维持多年的“不败神话”,可能真要走向终结了。

4月24日,药明康德披露了2023年的一季报。据财报显示,一季度药明康德的营收为89.64亿,增速仅为5.77%;净利润为21.68亿,同比增长31.97%;扣非净利润为18.69亿,同比则增长9.02%。

仅从营收数据来看,5.77%的营收增速是药明康德自2018年上市以来创下的最低单季度营收增速,而9.02%的扣非净利润增速也同样创出了2018年以来的新低;对于药明康德而言,业绩增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今一季度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增速跌至“个位数”,很可能意味着业绩拐点已经出现。

在财报披露之后,药明康德的股价暴跌,直接以跌停板收盘。拉长周期来看,截至4月25日收盘,药明康德股价报收67.5元/股,总市值为2003亿,和2021年7月的最高点171.97元/股相比,如今药明康德的股价已经“膝盖斩”,市值则跌去了超过3000亿。

内忧外患,双面“夹击”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药明康德的业绩会突然“跳水”?这其实和国内需求收缩有关。

根据财报显示,202年一季度药明康德的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实现收入为16597.60万元,2022年同期实现收入为24062.85万元,今年一季度同比下降31.0%。根据药明康德在财报中的描述,一季度国内新药研发服务收入下降主要由于中国客户需求下降,从而导致了新项目数量减少。

上面的内容有提到,2018年随着药品带量采购政策的落地和推进,仿制药企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很多药企不得不向创新药方向转型。然而,由于过多的药企“涌入”创新药领域,从2021年开始,行业内出现了靶点扎堆、研发内卷,同质化严重等诸多问题,很多药企选择放缓了新药研发的脚步。

在政策层面,2021年7月2日,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导向,药企对新药的变得更为谨慎。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11月NMPA共批准了43款新药,本土新药24款,而在去年同期共批准了62款新药,其中国产新药32款,2022年整体数量和本土新药获批数量均下滑了30%左右。

虽然2021、2022年药明康德的业绩依旧保持高速增长,看似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其实从业务占比来看,在2020年时药明康德的境内收入占比为24.94%,而到了2022年内收入占比下降到了19.12%,2年时间药明康德的境内收入占比下滑了5.82%,国内业务收缩的势头已经相当明显了。

而除了国内业务收缩之外,药明康德的国外业务其实也面临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根据2022年的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药明康德新增客户超1400家,活跃客户量超5950家。在这些用户中,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为184.21亿元,同比增长174%;来自全球其他客户收入209.34亿元,同比增长30%,虽然国内业务呈现萎缩的态势,但药明康德在国外可以说是“风生水起”。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药明康德的国外用户其实大部分都来自美国。据财报显示,2022年药明康德来自美国的客户收入达到了258.84亿元,占总营收65.77%;来自欧洲客户收入44.32亿元,占总营收11.26%;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23%,占总营收的3.84%。

医药外包作为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美国自然也不希望将业务分给中国企业。例如在去年9月,美国就启动了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声称要确保“能够在美国生产国内发明的所有东西”;而在更早之前,药明康德甚至还被传出纳入“实体名单”当中,这些事件都导致了药明康德股价的大幅下挫。

当然了,从目前来看外国市场依旧是药明康德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面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外国营收占比超80%其实具有极高的风险,一旦未来真的被限制,其业务将受到沉重的打击。

药明康德还值得持有吗?

在一季度业绩披露之后,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药明康德还值得持有吗?

其实,即便没有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从医药外包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药明康德的价值是有争议的。

实际上,医药外包行业虽然看似十分的高端,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主要是依靠医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为药企提供医药研发服务,其核心在于医药人员和研发的设备,医药人员尤为重要。

过去,国内的医药外包企业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吃到了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毕竟在十几年前,国外医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工资不菲,而国内的术人员工可能几千、上万就能招聘得到,但最近几年,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逐年上涨,药明康德的人工成本也在不断上行。

根据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药明康德的营业总成本为300.92亿元,较2021年大幅增长了61.44%。从营业成本构成看,原材成本是大头,其次是直接人工成本,其直接人工成本为85.49亿元,占总成本的比例为34.67%,截至2022年底,药明康德总员工人数44,361人,其中36,678人从事研发工作。

很显然,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药明康德的人工成本优势正在不断减弱。伴随着“工程师红利”消退,药明康德原来由低廉人工成本所构建起来的护城河,也在加速衰减。

此外,对于“药明康德还值得持有吗?”这个问题,药明康德的一众高管其实早已经给出了答案。

4月17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控制的股东及与实控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的股东,计划减持公司A股股份合计不超过8902.2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若以药明康德当日的收盘价85.62元/股计算,如果股东顶格减持,则减持市值最高将达约76亿元。

拉长周期来看,自从2019年开始,药明康德的股东以及高管就频繁进行减持。

例如由药明康德实控人李革、赵宁夫妇及其两个合伙人有股权关联的WuXi AppTec (BVI) Inc,在2021年三季度就已经完全消失在了股东名单之中,根据一季报数据显示,除了HKSCC NOMINEES LIMITED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不断加仓之外,其余的几大股东都有减持操作。

无论是从基本面还是股东的操作来看,药明康德的处境都不是太好;在财报披露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药明康德股价直接以跌停收盘,这或许意味着新一轮下跌行情的到来,医药外包巨头的前景并不乐观。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