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三明治
【资料图】
说起短视频,现在大家第一想到的,估计就是抖音。相较而言,最早开始做短视频的快手(01024),几乎快被遗忘。不得不说,快手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虽然,2021年快手成功登录港交所,成为短视频第一股,市值最高达1.8万亿港元,但也未能力挽狂澜。短暂辉煌之后,股价一路下行。截至目前,快手市值仅剩2,199亿港元,缩水破万亿。
跌跌不休的根源,就是不赚钱。
2023年3月29日,快手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数据显示,快手年度总营收约942亿元,同比增长16.2%。虽仍为亏损状态,但年内亏损同比减少约644亿,大幅收窄!
难道,跌了万亿市值之后,快手真的迎来了业绩的曙光?
一、亏损收窄,支出减少,功不可没
亏损收窄644亿元,确实让人不可思议,毕竟总营收才942亿元。其实,比较2021和2022年业绩变化,首先需要剔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
港股上市公司首年财报中,“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是常客。
简单理解,快手上市前,为顺利融资,会发行“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投融双方约定:当快手上市后,如果股价理想,投资者可选择转股,最大化利益;若股价不理想,则可要求快手赎回,保住成本。
谨慎性考虑,上市前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因存在偿还的可能性,因此只能确认为企业的“负债”。此外,还要根据公司估值,调整负债的公允价值。例如:股权成本为10元/股,快手估值为60元/股。投资人肯定选择转股,收益50元/股,快手就要确认50元/股的损失(同样股权,可融到60元,却只融到10元)。
2021年2月,快手港股上市,股价上市即巅峰。2021年,因此给快手带来了约513亿的公允价值损失。2022年,所有优先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上市后,同股同权,优先股转为普通股),负债转为“权益”,损失自然大额减少。
此外,营销支出的减少,对于亏损的收窄,也是功不可没。短视频行业的增速已放缓,开始进入存量竞争的时代。快手此前“砸钱买流量”的策略,已然行不通。2022年,快手调整战略,营销支出同比减少约71亿元。
综上,644亿元的亏损收窄,毛利仅贡献了约81亿元,而这还有一定的“水分”。
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毛利率较上期增长约2.7%,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会计政策调整使得摊销费用减少;另一方面,2022年公司大规模裁员,雇员福利费减少。与业务紧密挂钩的“分成成本”等收入占比不降反增。
二、流量尚可,变现略差
虽然,业绩增长没有想象中乐观,但收入同比增长16.2%也是事实。对于快手来说,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即:以广告为主的线上营销服务、直播及电商等其他服务。
财报显示:2022年,快手约52.1%的营收来自广告营销,37.6%的营收来自直播,电商等服务营收占比约10.3%。2022年,营收增长主要来自广告营销及直播业务拉动。
无论什么业务,底层逻辑不变,即: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收入。
先说线上广告营销。近一年来,快手的平均日活、月活和日均使用时长均在上涨。由此看来,得益于快手社交属性等不断强化,流量留存还算不错。但是,每位日活用户平均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却在减少,由此可见流量的收入转化率较低,也就主打一个“人多”吧。
此外,2022年整体宏观环境疲软,线上广告市场不佳。快手,线上广告营销服务收入的增长,内循环电商商家是主要驱动力。外部市场不行,只能靠内部发力。
然而,靠的住的前提,是电商发展的好。
短视频行业,一直有“南抖音、北快手”之说,说的就是两家的用户定位差异。相较于抖音,快手的用户主要来自下沉市场,购买力较低。因此,一直以来,快手电商以白牌(小厂商生产的没有牌子的产品)为主,品牌电商很少入驻。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品牌与“老铁”气质不搭。
近年,快手大力发展快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财报显示,2022年电商业务营收约98亿元,同比增长约24亿元。虽然如此,目前仅占总营收的10.3%,占比较小。
再来说说直播业务。
2022年,快手直播营收约354亿元,同比上涨约14%。面对抖音、淘宝和视频号的竞争,快手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营收增长的同时,“收入分成成本”也在增长,同比涨幅约25%。什么概念,成本涨幅大于收入涨幅,毛利率在下降。
三、出海业务,业绩拖累
面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快手很早便进行海外扩张。但是,一直毫无章法。
2016年,快手推出第一款海外短视频产品Kwai,与TikTok同年诞生。然而,因没有好的内容,用户的留存率非常低。再加上快手对出海毫无规划和方向,给人一种“试一试”的感觉,渐渐没了动静。从此,和TikTok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2019年,快手又启动了国际化项目。这次,似乎有了一点章法。这次,针对不同的市场,快手推出不同的产品,分散作战。为了获得用户,又开始了惯用的大规模撒钱。短期确实新增了大量用户,但留存率也很低,最后泯然众人。
2021年和2022年,快手国际事业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产品统一,市场统一,精细化运营。财报显示,2022年,海外业务经营亏损约66亿元,同比收窄约44.7%。虽有改善,但仍对国内业务形成拖累。
面对国内市场趋顶,快手的出海业务被寄予厚望。屡战屡败的海外业务,要想成为快手的第二增长曲线,内容和管理,缺一不可。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