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A股一改2022年的颓势,指数节节攀升,北向资金也呈开启爆买的格局,开年14个交易日连续13天净买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达1125.31亿元,明显超过2022年全年897.21亿元的净买入规模。
(相关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沪深港通至2014年开通以来,北向资金单月净买入从未超过1000亿元。此前,最高的是2021年12月净买入889.92亿元。节后,A股剩下1月30日、31日两个交易日,如果届时北向资金不出现大规模净卖出,单月净买入额或将创下历史新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向资金连续11周净买入,创1年以来最长净买入记录,并且1月16日至1月20日当周净买入485.16亿元,创历史单周净买入第二记录。
对于北向资金2023年来年以来如此大规模的净买入,主要在于随着中国疫情全面放开,2023年经济将迎来强劲复苏,人民币也进入快速的升值,外资也加速的流入,同时2022年美联储激进加息进入尾声,强势美元有望进入下降趋势,美国经济也面临衰退的风险,这些都加剧了海外资本在其他领域选择投资机会,而A股作为估值最低的市场,显然受到的外资的青睐。
01
全年净买入达5000亿元
对于2022年来说,北向资金净买入是2017年以来最低一年,那么对2023年北向资金有多少资金流入,成为A股的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而开年北向资金疯狂的扫货,提振了市场的信心。机构普遍乐观预计2023年,北向资金流入的规模在3000-4000亿元,更乐观认为在5000亿元。
目前市场最乐观的机构,兴业证券策略团队,在1月18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展望2023年,“水往低处流”的长期增配逻辑并未改变,随着内外扰动缓解,外资有望重归趋势性流入,保守估计外资今年将流入3000亿元。
兴业证券还表示,2022年在内外风险扰动下外资流入大幅偏离趋势值,参考历史经验,若考虑这部分外资的回补,则有望在今年3000亿元左右的趋势性流入基准上额外贡献2000亿元左右;同时,随着2023年全球流动性由紧转松、中国资产优势重现,预计全年外资流入或有望达到4000-5000亿元超预期水平,成为2023年A股市场的主导性增量。
粤开证券预计,2023年净流入规模约2000~2500亿元。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预计,2023年海外资金(QFII/RQFII加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A股规模可能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
02
北向资金悄悄抄底这2个行业
进入2023年北向资金连续13个交易日净买入,以申万二级行业来看,北向资金加仓市值排名第一的是白酒,净买入143.4亿元,为一个净买入超百亿的二级行业,保险和银行位列第二、三,分别净买入87.17亿元、84.10亿元。
电池、光伏设备、证券、工业金属、半导体、光学电子、软件开发等净买入77.81亿元至23.25亿元不等。
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过去几年外资重仓的消费、医药、大金融等表现强劲。此前,代表A股核心资产的公司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后,再次得到了北向资金的青睐,而且还有上行的空间。
从北向资金加仓的消费、医药等方向来看,核心逻辑是行业改善加超跌。以史为鉴,北向资金会进一步向行业边际改善+超跌的新能源和电子方向扩散,这点从近期新能源和电子行业明显有底部加仓,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电力设备和电子两大行业净买入均超百亿,分别净买入174.1亿元和107.7亿元,呈明显的加速流入的态势。
这点从进入2023年北向资金的在电力设备和电子行业的持仓市值出现明显的变化就可以看出。
03
北向资金重点加仓哪些上市公司?
从个股上看,北向资金连续13个交易日净买入,宁德时代是获得净买入最多的公司,净买入83.98亿元,排名第二的是中国平安,净买入77.70亿元。此外,贵州茅台、五粮液、隆基绿能、招商银行、京东方A、中国中免、紫金矿业等分别净买入75.13亿元、60.49亿元、36.29亿元、25.15亿元、21.09亿
元、18.59亿元、18.1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核心资产被买入的同时,锂电设备龙头、创新药龙头、连花清瘟龙头等遭到北向资金的减持,先导智能、恒瑞医药、以岭药业、保利发展、陕西煤业等均被净卖出超6亿。
从增持幅度来看,增持幅度超翻倍的有79家公司,其中华兰疫苗增持幅度超10被,增持幅度超5倍的还有粤水电、湘潭电化、中通客车、力量钻石、聚灿光电、科陆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