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6日,中国正式“入伏”。
(相关资料图)
这也意味着,自古以来最热的“三伏天”才刚刚开始,或持续超过30天。
而在近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地都报告了史无前例的高温天气:
7月17日,法国气象部门发布最新公告称,预计自当天16时起,法国全境15个省份将处于高温红色预警状态,另有51个省份处于高温橙色预警状态。
7月18日,根据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本轮西班牙高温热浪天气已导致510人死亡。高温天气从当地时间7月10日开始,西班牙境内最高气温达到39摄氏度至45摄氏度之间。
事实上,整个欧洲正在经受致命热浪的考验,许多媒体甚至形容欧洲高温“如同地狱”。
欧洲气温 来源:环球网
大部位于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区的欧洲,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才是该有的特征。但这片“天赋异禀”的大陆如今也正遭受极端气候的考验,可见地球其他区域该有多么惨烈。
根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在“入伏”之前,高温天气就已经持续超过一个月,覆盖了中国50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影响了超过9亿人口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在北美,美国国家气象局6月就已经对美国多地发出高温预警,CNN称全美东部和南部地区每天创下的高温纪录或多达100多个。这导致美国用电需求激增,美国大型区域电网运营商表示,“从来没经历过范围如此之大的电力短缺”。
据BBC报告,连续多日的极端高温天气正是所谓的“热盖现象”所造成的的结果:滞留在某片地区上空的阻塞高气压导致大量热空气生成,而热空气出不去又被高气压向下压缩,从而变得更热。
来源:BBC
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化将增加这种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气候科学高级讲师弗里德里克·奥托表示,受人为将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等因素影响,高温天气在全球范围内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在增加。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指出,由于气候变化,热浪来得更早了。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继续上升,全球变暖的幅度也会更大,目前所经历的一切将只是“未来的征兆”。
显然,虽然极端的天气并不能全部归咎于温室气体,但毫无疑问的是人类活动是导致当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推手。特别是在工业发展早期,各国均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到2000年以后,中国异军突起高速发展,但也同样伴随着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
来源:云岫资本
根据2020年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的研究表明,自1950年代以来,全世界几乎每个地方的热浪频率和持续时间都在增加。叠加上图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可以清楚地发现,1950年代后正是二氧化碳加速排放的年代。
很明显,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正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不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高温热浪天气,全球海平面也可能因温室效应进一步升高。据香港天文台的数据显示,全球海平面在1901-1971年平均上升速度为每年1.3毫米,到2006-2018年,这个速度增至每年3.7毫米。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较过去最少3000年内任何一个世纪都要快。
来源:香港天文台
这意味着,人类的生存可能遭遇巨大威胁。一些海拔较低的国家、城市都可能在未来被海水吞没。一项用人工智能进行校准的研究显示,到2050年,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影响将是之前预计的3倍,届时包括上海、曼谷、胡志明市等主要沿海城市都可能被淹没。
因此,应对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极端天气和变化,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战略意义处于制高点。
2021年9月,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并指出这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可见其在中国政策中的重要性。
其中提到,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事实上,关系到全球的气候问题,是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有效解决的。到目前为止,全球有135个国家(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已经做出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目标。
但根据IMF的统计数据来看,如果全球政策维持不变,那么2030年的碳排放量将远高于实现1.5摄氏度目标所需的水平。也就是说,为了实现降温目标,则迫切需要在2030年将碳排放量较基准水平再降低55%。而要想实现2摄氏度的控温目标,则需要将碳排放量降低30%。
来源:IMF
这种现实存在的差距就意味着,节能减排在接下来的至少10年内,将成为全球都需要加速的项目。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 •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如果我们不尽快在目标、政策和资金领域缩小我们的差距,2030年以后的碳减排工作将面临十分危险的悬崖效应——届时,转型成本将大大增加,我们也可能永远无法实现全球控温目标。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就必须搞清楚碳排放的来源。按照经济部门的数据,碳排放源可分为5类:电力与热力部门(主要为发电环节碳排放)、工业部门(主要为金属冶炼与化工品制造环节碳排放)、交运部门(主要为陆运、航运、空运碳排放)、建筑部门(建筑施工及家庭生活碳排放)、其他部门。
基于2018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电力与热力部门碳排放占比最高,达到51%,其次是工业部门(28%)、交运部门(10%)和建筑部门(4%)。而发达经济体与中国相同的是电热部门均为碳排放主力,差异点在于工业部门碳排放占比更低,建筑部门更高。
来源:华泰证券
基于上述5大碳排放源,华泰证券研究院认为实现碳中和的策略基本也可分为:
其中重中之重,当属电力部门的深度脱碳目标。这也意味着,这个行业的能源替代是最有潜力和空间的。2018年,中国煤炭发电占比高达66%,其次为次优能源(水电、核电、天然气),风光等优质能源发电合计仅占9%。
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测算,到2050年,中国煤炭发电占比将大幅下降至6%,风光发电上升为主力,合计占比将达到2018年煤炭的水平——66%。气电、水电、核电等次优能源占比维持在28%左右。
来源:华泰证券
发展至今,电力相关行业的部分领域诸如光伏、风电、储能等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和市场规模,且已被投资者充分关注。从未来的发展规划看,或仍是主力军。华泰证券认为,以下12个细分领域将是“长坡赛道”,有望受益于碳中和和顶层设计下后续产业规划跟进,在未来5-10年增长空间高于其所属行业。具体包括:
来源:华泰证券
此外,美股方面也有不少碳中和概念的明星股。如果确实不知道选择哪只个股的话,可以考虑全球碳策略ETF——$KRBN 。个股方面可关注新纪元能源( $NEE )、普拉格能源( $PLUG )等。
栏目简介
盛言牛熊:华盛通美港股观点类栏目,精选主流财经媒体和意见领袖评论。即时分析行情热点,揭示投资机会,纵论宏观大势。
作者简介:
Simon,华盛资讯观察员,专注于全球交易市场的顽强小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