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马逊Kindle在官方网站上发布通知,亚马逊将于一年之后即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Kindle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落实。Kindle的退出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它曾为中国电子书的正规化健康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其运营模式也已不能适应新的消费需求。
用户表示惋惜但影响不大
“有点惋惜,但对我影响不大。”Kindle多年的老用户吴先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有三个Kindle,目前在Kindle上下载的书估计一辈子都看不完了,所以Kindle的退出并不会影响到他。
亚马逊这次为Kindle的退出也做了周密的安排。提前一年发布通知,允许用户在未来两年内下载已购买的电子书,并且可以在此后继续阅读。同时,亚马逊将继续为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提供客户服务和质保服务。对于在2022年1月1日之后购买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并且符合相关退货条件的用户,亚马逊还将提供非质量问题退货服务。
很多用户对Kindle的退出感到惋惜。北京的李女士也是Kindle的重度用户,她看到在Kindle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后,在朋友圈发文称,作为一台阅读器,用Kindle阅读比在手机上看书眼睛更舒服,且都是正版书,错别字极少,还有很多免费资源,阅读体验好,满足了她所有的阅读需求。在对Kindle退出表示惋惜的同时,李女士表示,自己在年初听到Kindle要退出中国的传闻后,就立即去买了一个最新版的Kindle阅读器,以防自己的老版Kindle“挂掉”。
“有点五味杂陈——不是必需,但又不愿意缺失!”云南的卢先生也是Kindle的十年老用户,他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Kindle有一个好处,就是它是一个纯粹的阅读器。对于他来说,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没有社交功能的Kindle很符合他的要求。虽然卢先生平时的深度阅读还是以纸质书为主,但Kindle携带方便,而且每当他从各种渠道接触到一本书但不知道内容好坏时,往往会先去Kindle翻出来先读一遍,如果觉得特别好再去买纸质书来深度阅读。“用了这么多年,对Kindle有感情,但它也不是我的必需品。”卢先生说。
十年耕耘转头成空
从Kindle进军中国市场到明年退出,正好十年时间。这十年时间里,Kindle为中国电子书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2012年12月,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线了Kindle商店,Kindle用户可以直接购买中文版Kindle书籍。2013年6月,Kindle正式入华。
在Kindle入华之前,中国市面上已有多款阅读器,但行业起初仍是无序竞争,电子书盗版横行,出版机构无法从中获取收益,消费者也未养成付费阅读的习惯。因此,出版机构和作者一直在和阅读器的厂商、电子书平台打官司,数字阅读缺乏健康的盈利模式。
Kindle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坚持正版原则,和出版商签订严格的电子书发行合同,并全力帮助出版机构实行数字化出版转型,使得出版机构从数字阅读中获得了稳定的收益。Kindle的“纸电同步”发行的概念被中国出版商认可,电子书正版收费模式得以确立。
同时,亚马逊通过Kindle阅读器和电子书进行捆绑,并以远超过其他平台的书籍内容供给,让消费者养成了付费阅读的习惯。在付费模式方面,Kindle也以KU会员(电子书租阅)业务逐渐取代单本购买,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阅读付费成本。
而Kindle也飞速发展,成为亚马逊在中国的三大核心业务之一。2016年,中国超过英国成为除美国以外Kindle全球最大市场,接着又超过美国成为Kindle全球设备销量最大的市场。
不过,近年来,Kindle的业务增长出现瓶颈,增长乏力。2019年7月亚马逊中国关闭自营纸质书售卖服务,对Kindle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带来压力。由于出版机构和亚马逊的合作往往是纸电同时签约,关闭纸质书业务后,Kindle只能销售电子书,和出版机构合作的业务量大为缩减,获得优质选品的难度增大。
与此同时,微信读书等基于手机的新型读书平台也抢走了Kindle不少市场份额。而Kindle依然把重点放在阅读器阅读方面,虽然也有App,但运营状况差强人意。另外,Kindle僵化的服务模式也受到部分消费者诟病。
“我的Kindle已经吃灰很久了。”一位杭州的用户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自己早已转用手机App读书了,比用Kindle更方便。
“感觉Kindle的内容还比较丰富,但更新不快,服务方面有瑕疵。”北京的于先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大概从2018年初开始使用Kindle,但用了一年多后就基本放弃了。一方面是手机阅读内容越来越多,另一方面Kindle的服务体验也不够好。例如,他的连续包月服务在Kindle上就可以订阅,但退订时在Kindle上和官网上都不行,只能打客服电话人工操作,体验不好。
电子书市场“改朝换代”
由于运营成本过高,同时电子书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亚马逊决定关闭Kindle在中国的服务。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中国市场,Kindle阅读器的销售是盈利的,但电子书内容方面一直亏损。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将运营成本进一步推高。同时,使用阅读器阅读的用户也越来越少。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76.7%的用户通过手机进行阅读,仅有8.6%的国民使用电子阅读器。例如,微信读书就依靠社交平台的巨大流量优势以及大量的补贴迅速崛起,抢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电子书阅读平台和企业,但总体来看,依靠电子书盈利仍存在难度。为此,图书销售巨头京东几乎解散了电子书团队,当当的电子书业务也被边缘化。数字化阅读平台掌阅的电子书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只有10%,而且主要靠网文和IP。
此外,近年来短视频的兴起也对电子书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用户平均单次使用电子设备阅读时长为79.3分钟,而短视频用户的平均时长为110分钟。容易“上瘾”的短视频在挤占电子书的空间。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近年来电子书市场呈现出增长乏力的窘境。以掌阅为例,2021年该公司营收增幅只有0.49%,扣非净利润则大跌超过41%。在财报中,掌阅表示,日益激烈的竞争推高了各项费用投入。根据掌阅的财报,2019年至2021年三年来,公司的年营收增幅均不乐观,2019年甚至出现了营收负增长。
那么,作为中国电子书行业的老大,Kindle退出后是否会给行业留下一定的市场空间呢?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认为,Kindle退出中国市场不会对同行带来多大影响。因为Kindle坚持纯粹阅读,过于商业化的运营元素很少。但对于国内的一些同行来说,本身就是要将阅读商业化的,所以会有支持多种格式、支持社交等经营思路。因此Kindle退出中国,不会对同行带来什么新机遇,毕竟属于两种经营思路,“各干各的”。(记者 张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