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资料图】
继共享单车、网约车的资本热潮后,出行市场沉寂已久。不过,布局短途智能交通工具的九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号公司),却依然炙手可热。只是,曾经号称高科技黑马的九号公司,在谋转型、谋出海、涉足服务机器人等方面全面发力的同时,业绩表现似乎并不及预期。
10月底,九号公司发布了2022 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为28.12亿元,同比增长13.2%。虽然其营收依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并不买账。财报公布当日,公司股价一度触及跌停,截止收盘,跌幅达19.15%。
投资者信心尽失的原因,或许归因于其前三季度的综合表现,差强人意。据季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32亿元,同比增长仅为5.97%。而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4亿元,同比仅仅增长1.37%。由此可见,拉长财报周期,九号公司的增长有些乏力。
值得关注的是,早年九号公司创立之初就受到红杉、顺为、小米等明星资本热捧,因此早早就在出海方面谋篇布局,目前其产品甚至遍布了全球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不过,并不漂亮的财报数据,也凸显出其在内市场正在渐渐疲软的局面,同时也说明去出海之路,也并非坦途。
盈利能力不足,去“小米化”恐难破局
据了解,2014 年成立的九号公司,目前旗下有Ninebot九号和Segway赛格威两大品牌。产品线全面覆盖电动平衡车 & 电动滑板车、电动两轮车、服务机器人、全地形车等品类。
而在早年,国内外平衡车和滑板车的流行,也让九号公司吃尽了年轻人的市场红利。加上其成立之初,便得到了小米、顺为、红杉等投资的青睐,因此得以迅猛发展,并于2020年10月成功登陆科创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早期九号公司借助小米的线上、线下渠道,与小米合作分成,九号公司为米家定制的产品,以成本价销售给小米,小米将产品卖出去之后,产生的利润,由两家公司分成。由此,九号公司也快速实现了销量增长,品牌影响力也一路拉升。
在国内打下基础的九号公司,十分激进。在借助资本扩张本土市场的同时,也开始了国际化之路。
据了解,在其成立次年,九号公司就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大手笔收购Segway,并获得了其旗下多项专利及产品所有权,同时也获得了其在海外长期以来构建的经销商、渠道体系的经营权,因此也得以在海外市场快速呈现规模效应。
不过,活在小米“阴影”之下的九号公司,过去几年的日子也不好过。对于小米依赖过重,首当其冲的便是毛利率偏低。2017年至2019年,九号公司对小米集团销售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 22.46%、20.79%和15.11%,低于自有品牌产品的毛利率。
由此也导致其营收虽然还算可观,但是净利润却不容乐观。以最近的2019-2021年为例,九号公司呈现较好营收趋势,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5.86亿元、60.03亿元和91.46亿元;净利润分别-4.548亿元、7347万元和4.106亿元,直至2020年才扭亏为盈。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九号公司与小米集团发生的关联销售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为73.76%,可以说是当时是小米撑起了九号公司。只是,在九号公司决心“去小米化”、并加大出海步伐后,其从小米渠道获得的收入比例逐年下降。只是,其盈利能力并没有因此提升。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小米渠道的收入占比分别降为57.31%、52.33%、45.91%、32.29%。到了2022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经降至15.19%,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更是降低到了10.53%。
尽管如此,九号公司依然没有摆脱毛利率偏低的困难。据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九号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来看,各大产品毛利率均出现下滑。
其中在2021年度贡献了64.05亿,占比总营收最高的电动平衡车及电动滑板车,毛利率较上年也减少了0.65个百分点。
而细分至电动双轮车及电踏车,毛利率则减少5.51个百分点;机器人毛利率减少1.05个百分点;其他产品毛利率减少了23.94个百分点。因此,九号公司在尝试“去小米化”后,其各类产品的毛利率不升反降。
对此,九号公司称,根本原因是其运输成本列示于“营业成本”项目中,而境外销售产生的海运费上升,导致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加,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
但是,通过近年其毛利率、净利润的表现足以看出,这些偶然因素,或并非是导致其盈利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同时这也意味着,“去小米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九号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的现实难题。
据了解,受其业绩不佳、增长乏力影响,其过去的明星股东小米、顺为、红杉等,也开始大笔减持九号股份,这无疑也进一步挫伤二级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市场难普及,安全性成发展掣肘
近年,众筹网站上涌现很多明星产品,而市场新潮的电动滑板车,天然具有跨越国界、时尚潮流的特征,因此也成为众筹网站的“座上宾”。
作为通勤、家务、办公三大热门品类之一,九号公司、小牛、奥凯等公司都相继将电动滑板车、电助力自行车e-bike等加入海外众筹项目,甚至今年在众筹网站搜索e-bike项目,同时可以获得数百家国内创业公司的新品。
据统计,九号公司从2018年起已通过 Indiegogo 完成10次新品全球首发,累计众筹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筹后线上、线下各渠道实现全面稳定布局。
不过,从其“蛇吞象”一般收购Segway以来,九号公司的出海发展,平衡车和滑板车的总销售额占营业收入近九成以上,但是却一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安全性存在隐患、售价过高等问题,都成为其实现平衡车产品全面普及的掣肘,由此也让其覆盖的依然是小众市场,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壮大,埋下了危机。
例如,尽管早年Segway尚未被九号公司收购前,在B端的销售表现不负众望,定制系列在满足安保执勤全需求,提升执勤效率及便捷度方面受到热捧。但是却在C端的销售表现上,一直不愠不火,而根本原因就是安全问题频发,让终端消费者敬而远之。
例如,2003 及 2006 年,Segway公司两次因产品可能存在故障召回此前售出的全部 Segway 产品。而2003 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从 Segway 上摔下,2010 年公司新任 CEO 詹姆斯·赫塞尔登驾驶 Segway 时,意外坠崖身亡。2015 年飞人博尔特夺冠后被摄影师驾驶的 Segway 撞倒。由此可见,Segway 产品的安全性始终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一大障碍。
尽管如今平衡车的相关技术更加成熟、产业链更加完善、甚至更加智能,但是其安全性依然不容忽视,由此也导致其在国内绝大部分省市并无路权。
加上九号公司电动滑板车的发展源于电动平衡车在短交通领域的显著弊端,纵使平均质量降低到10kg 左右,平衡车依然不便于手提或搬运,无刹车的特性注定了平衡车在道路行驶中的安全性无法保障。
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由此可见,电动滑板车、平衡车等滑行工具并不具备基本路权,它们不能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更不能驶入机动车道,只能在封闭的小区道路或者不对外公开的室内场馆等地方使用。
售价过高是硬伤,小众市场或难成气候
据观察,九号公司的平衡车、滑板车成本高昂、售价过高是其硬伤。而且,这是自Segway布局C端市场时即已埋下的伏笔。早年,Segway的销量表现,就远未达到预期。
例如,2002年推出首年,公司年销售目标高达 40000台,而实际销量仅为6000 台。根据公司数据显示,截至 2006年9月Segway累计销量23500 台,2007 年达30000台,2009年3月公司累计销量首次超过 50000 台,但是仅实现推出首年的目标。
随着Segway应用于北京奥运会,平衡车首次进入国内视野,Segway也出现了转机。彼时,平衡车引入国内,售价骤降至五分之一。随后,收购Segway后的九号公司,也发布了第一款平衡车产品 WindRunner(风行者)系列,三种车型“城市标准型、 越野标准型及高尔夫”,售价分别为 73600元、79600元和91600元。
WindRunner系列外观与Segway在售车型相似。不过,不成熟的供应链、设计水平以及锂电池技术导致高昂的成本。
其后,Ninebot将产品开发重心向降低成本转移,在研发和技术人员不断地打磨产品设计和工艺的努力下,2013 年 11 月,公司发布Ninebot九号系列,其中Ninebot E 和 Ninebot C 售价分别为 14900 元和 9880 元,首周京东预约达到 3 万多台。
据了解,Ninebot E九号机器人只有Segway一半的重量,五分之一的价格,但过万的价格依然不足以实现平衡车的普及,甚至让很多用户望而却步。
九号公司销量因素的不确定,正如九号公司在2021年年报中予以警示:“若未来各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收紧,施行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禁止上路规定的国家或地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则可能会对公司未来的产品销售以及持续经营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九号公司在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产品上的布局,在国内、国际面临的问题几乎趋同。虽然其尚且具有“潮玩”特性,能吸引一部分年轻人的注意力。但是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天花板不断降低,甚至具有潜在安全性风险的赛道,因此其未来能走多远,依然难料。
结语
尽管九号公司在其独特的赛道,拥有一席之地。但是受限于其产品安全性、交通法规、售价等多种因素,依然难以高枕无忧。
所幸的是,九号公司近年开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以图打破僵局。例如,在此背景下,九号公司于2019年12月切入了两轮电动车赛道,并于2022年4月中,先后发布了两款To B端的机器人。
但是,九号公司的研发投入不及营收10%,在行业内尚属较低水平。加上无论是智能两轮车,还是服务机器人赛道都是强敌环伺,并且其它玩家也在相继出海谋发展,分得一杯羹。即便抛开海外本土选手的角逐,九号公司想要在这些新布局的赛道胜出、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恐怕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