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议:3年超80亿!国资加速“饮酒”

发布时间:   来源:微酒传媒

国资给酒业注入“强心剂”。

文 | 李霞


(资料图片)

编 | 吴弩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收官年,有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国企改革的持续深入,国企的经营能力和活力均得到了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改革推动国企做优做大的同时,酒业也迎来了国有资本的密集入场。2022年,酒业出现了11起国有资本入股酒业公司的案例,这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01

国资加速“饮酒”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国资参股酒企的投资金额超过了80亿元。众所周知,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国有资本一直是中流砥柱。19家白酒上市企业中,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占到了12家,头部企业“茅五洋泸汾”的身后均有国资力量的助推。

当前,在“强分化”的核心发展驱动下,国有资本频繁“落子”白酒业,业内普遍认为:其背后的逻辑是加快推动产业整合速度,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这有利于产业的长期发展。

具体分析三年来的“国资饮酒”,除去华润酒业战略投资金种子集团和控股金沙酒业这两家本身就有国资背景的酒企外,我们发现,在投资方式上,有通过注入资金的形式持股,例如重庆市江津区华信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入股重庆江记酒庄;有纯投资导向模式,例如江西鑫祥能源有限公司投资青岛国凌酒业有限公司;也有完全控股的运营模式,例如成都酒业集团和遵义酒业集团。

在运营思路上,除部分国资控股酒企的业务范围涵盖全产业链外,更多的是进行优势资源互补、优质资产重组,从而带动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品牌化建设进程。

02

看见四大特点

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下,想要对区域内的白酒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集群度,资本化运营是重要的一步。微酒通过梳理近三年来国资参股的14家酒企,发现了四大特点。

一是关注酱酒品类

自2020年酱酒成为行业风口以来,资本入局酱酒便不是新鲜事。其实,早在上一轮产业调整期,贵州酱酒产业就吸引了不少国有资本的目光。酱香型白酒当下已位居贵州省十大工业之首,在政策的支持下,贵州国有资本(包括央企)已席卷了不少酱酒企业,今年,仅贵州省新动能发展基金的合伙企业就入股了三家民营酱酒企业。

二是聚焦优质产区

《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到:未来,白酒行业要着力打造名优产区,以产区作为世界名酒品质和价值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和优化产业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成水平。

随着产区成为白酒品牌的有力背书,在此背景下,由产区政府牵头成立酒业集团成为产区升级的重要表现形式。存量竞争时代,国资的整合和优化对推动产区高质量发展,做强产区品牌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三是平台型集团增多。

自2013年仁怀酱酒集团成立以来,行业内便开始逐渐出现具有国资背景的平台型酒企。近三年来,四川、贵州、山西、福建四省依次迎来了一家或多家平台型酒企。

当前,行业进一步向优势企业、优势品牌、优势产区集中,放大了名酒企的优势,但同时也放大了中小酒企的经营风险。而成立平台型集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小酒企“抱团取暖”,有利于对抗更加激烈的竞争,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年轻白酒品牌受到青睐。

江小白、肆拾玖坊这两个白酒品牌获得了国资的加持,其原因在于它们的经营理念和目标人群有别于传统酒企,从商业模式上看更具创造性。

03

“确定性”的背后

此前,微酒在《国资入场的三大确定性》一文中讨论了国有资本为行业带来的三点确定性:首先,地方政府对白酒发展的政策的加大和长期主义的抬头;其次,强化龙头酒企的引领、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三,以平台运营、资本并购、品牌打造等联动手段,成就大产区的新格局。

“确定性”之下,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在白酒新周期里,当下是最佳的进入时机吗?

对此,盛初咨询项目总监王阿宾表示:历经3年疫情影响,这个时间段,中小酒企或多或少都面临资金问题。一方面,国有资本的介入扶持了地方酒企;另一方面,从部分国有资本的投资属性来说,现在入局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效益相对较大。

那么,国资“饮酒”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智邦达营销咨询机构的张健认为:现阶段处于产业整合的中后期,国资在这个时候进场,有利于整治业内一些无序的状态,提高产区的竞争壁垒,以及提升品牌、品类的形象。

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则认为:国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白酒行业的准入门槛,净化了行业风气,对于整个酿酒行业的产品品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应该辩证的看待“国资饮酒”,只有深度的产业化,对行业来说才有更大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