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理财
文/宋辞(小财米儿观察员)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助推了生物制剂行业的发展,Frost & Sullivan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生物试剂科研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9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3%。不少生物科技企业在新冠疫情的推动下不断“膨胀”,纷纷寻求上市,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翌圣生物)就是其中之一。
(资料图片)
日前,翌圣生物发布招股说明书,计划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不超过2,103.35万股(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份数量),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低于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5%,拟募集资金110,855.23万元,用于翌圣生物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和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据了解,翌圣生物是一家以蛋白质改造和酶进化技术为驱动,聚焦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核心原料,从事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生物试剂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生物科技企业,产品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诊断与检测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但小财米儿发现,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核酸检测相关企业,翌圣生物的招股书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营收规模小、主营业务毛利相对较低、产能利用率下滑等。
营收规模相对较小,毛利率不及行业均值
报告期内(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翌圣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9,786.25万元、18,628.60万元、32,156.22万元、20,086.72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80.58万元、5,296.89万元、10,100.98万元、3,214.55万元。虽然其营收逐年增长,但是,与行业主要企业相比,在规模上仍有很大差距,例如,2021年国内生物试剂企业诺唯赞营收为18.69亿元、菲鹏生物为23.32亿元、义翘神州为9.65亿元。
与国外生物试剂企业相比则更是大乌见小乌,例如,2021年,赛默飞营收为392.11亿美元、丹纳赫营收为294.53亿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报告期内,在翌圣生物的营收中,新冠疫情带来的业务量贡献很大,但疫情并不是常态。上交所在对翌圣生物的第一轮问询中,要求其说明国内新冠疫情变化对不同板块业绩的影响,以及其是否存在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翌圣生物在回复中直言不讳地表示,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或者结束,其新冠检测业务将随之减少,整体业务规模存在回落的可能。
另外,报告期内,翌圣生物主营业务毛利分别为5,414.78万元、12,783.48万元、24,353.66 万元和15,486.29万元,毛利率分别为55.43%、68.72%、75.75%、77.11%。看似主营毛利率在提高,但是从行业角度来看还比较低,报告期内,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平均值为83.64%、90.93%、87.87%、82.10%,翌圣生物与之相比要低不少。就算是其毛利较高的自有品牌生物试剂毛利率(77.00%、79.91%、84.71%、82.64%)也整体低于行业均值。而较低的毛利率意味着翌圣生物的盈利水平有待提高,产品竞争力等亟待加强。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翌圣生物新冠相关的毛利率有所上升,且营收占比不断提高,但随着疫情的结束,又能否持续呢?2020年到2022年上半年度,翌圣生物与新冠相关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614.76万元、8,174.13万元和7,689.7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77%、25.42%和38.28%。
新冠相关产品毛利分别为4,263.91万元、7,677.50万元、7,338.40万元,占当期毛利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3.34%、31.52%、47.38%,2020年和2021年占据了总体毛利的三分之一,2022年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2022年12月7日,随着“新十条”的发布,我国新冠疫情防控也随之优化调整,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意味着核酸检测市场的全面萎缩,翌圣生物的新冠相关产品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同时,受国家集采政策等影响,新冠相关产品的单价、毛利均会出现下滑,从而对其新冠相关业务的收入和毛利产生不利影响。
产能利用率下滑,继续扩产?
翌圣生物此次IPO,在拟募资的110,855.23万元资金中,有83,205.57万元将用于翌圣生物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其在招股书中表示,通过新建产业化基地、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并相应增加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合理扩充产能,对增加产品线、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品质具有战略意义,进行该项目的目标就是增强其生物试剂生产能力。
企业为追求发展,扩大产能无可厚非,但是,其招股书显示,翌圣生物的产能利用率并未饱和,报告期内生物试剂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4.63%、94.55%、90.59%、76.75%,自2020年以来,产能利用率不断下降。而随着新冠疫情防控的放开,其占比营收较高的新冠相关产品的市场也出现萎缩,这是否意味着其产能利用率将会更低,会不会下滑到新冠疫情前的64.63%左右呢?这还要观察。
图:翌圣生物新冠相关生物试剂产品的销售单价变动情况
小财米儿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翌圣生物还要募集大量资金用于扩大产能,这算不算浪费,又是否合理呢?同时,其必要性也值得思考。上交所在对翌圣生物审核意见落实函中对其产能问题也进行了关注,要求其结合募投项目产能增加情况,说明未来是否存在产能消化的风险。而翌圣生物回复称,扩产项目着眼于其未来长期发展规划,在产品上有前瞻性布局,产能消化具备较好的市场基础、产品基础、客户基础和政策基础。但翌圣生物同时也坦言,如果未来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增长或其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抑或市场环境发生较大不利变化,其可能存在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
就算能够消化扩产后的产能,根据翌圣生物的回复,募投项目建设期为3年,2023年开始建设,2026年建成投入使用,2028年产能利用率才能达到100.00%,也就是说5年之后产能利用率才能最大化。试问,为何不能等现有产能充分利用之后再进行扩产?这样的募投项目计划值得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