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怎么成了“钱包刺客” 售后服务待完善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商报网

“虽然没充满,但是可算还回去了,不然十块钱可打不住啊。”一路小跑去还共享充电宝的赵女士绝非孤例。最近,各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不约而同地集体涨价,从每小时1元涨到2元,现在最贵的已经涨到了6元,这让许多人直呼快借不起了。

其实共享经济行业价格上涨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共享充电宝,像共享单车等共享产品也纷纷加入“涨价大军”,消费者则无奈吐槽“一不小心钱包就被刺一刀”。

共享刺客再出山

共享单车,原本是为解决公交地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而今年以来,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宣布涨价,让消费者感觉越来越“骑不起”了。不少共享单车的起步价已经提高至1元/15分钟了,比坐公交车还贵。另外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对比公交出行,骑16分钟共享单车花费2.5元,比2元钱的公交还要贵。

8月10日,美团单车宣布,单车畅行卡无折扣价将做以下调整:7天卡由10元调整为15元;30天卡由25元调整为35元;90天卡由60元调整为90元,涨幅在40%至50%之间。

其实早在今年3月,小蓝车就调整了收费标准:自3月21日起,小蓝单车起步价由1元/30分钟更改为1元/15分钟,时长费调整为0.5元/15分钟。随后,摩拜单车在上海地区的起步价从1元/15分钟涨到1.5元/15分钟;在广州,哈啰单车骑30分钟要1.5元,比之前的1元上涨了50%……

事实上,这不是共享单车第一次涨价。自2016年兴起以来,6年间共享单车已经历多轮价格调整,从最初2016年补贴大战的0.5元/半小时,到补贴结束后的1元-2元/小时,如今在多数城市,1.5元/30分钟、4.5元/小时渐成普遍现象。对于此次价格上涨,共享单车平台给出的理由是,硬件与运维成本增加,导致终端价格上涨。

相比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涨价势头更猛。受访者赵女士表示,以前在北京某商圈租借一个充电宝,使用一个小时也就需要1元,而现在却翻了几倍。另外有网友反映,有些品牌的充电宝收费甚至已经达到8元/小时,还有一些充电宝是以半小时为计费单位的,每24小时10元—30元封顶。

据了解,街电、来电、怪兽充电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共享充电品牌,这些品牌的外机身上大多不会标明收费标准,大多数用户并不清楚价格变化,只有扫描二维码后才能知道如何收费,不同品牌、不同地段的收费标准也不同。

其实早在2018年,各大品牌共享充电宝就开始陆续调整定价。2019年9月份和2020年11月份,行业又经历两次普遍涨价,共享充电宝租借费一度从每小时1元涨至每小时3元、5元、8元、10元不等。经历过几年的涨价和调整后,共享充电宝使用费用涨幅远超多数行业。

烧钱引流盈利难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后,生活服务领域的共享经济样态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与此同时,2018年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规模约1490亿元,同比下降23.2%,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共享出行领域融资出现大幅下降。

曾经靠“烧钱”引流实现迅猛发展的共享单车最终来到了“流量触底”的时刻,在这种情况下,涨价增收成为企业不得不采取的举措。以摩拜单车为例,美团点评发布的2018年财报中摩拜单车业务的相关数据显示,自2018年4月4日全资收购摩拜单车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摩拜亦贡献亏损45.5亿元,占据经调整亏损净额的一半。

与共享单车一样,共享充电宝也面临着成本日增的现实问题。有业内人士解释道,许多共享充电宝商家都会为进驻商家提供租金分成,甚至还需要缴纳入场费。刚开始,共享充电宝采用的是免费入驻模式,随着用户的日益增多,入驻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日益成熟,当场地等因素对企业影响越来越小的时候,定价权一定会掌握在共享充电宝企业手中,那时候的价格就会充分考虑用户的接受度。

经过多年的点位争夺战后,共享经济的行业红利正在消退,市场增速不断下滑,行业头部效应十分明显,但运营成本高、盈利难的顽疾仍然无法解决。提价似乎成了赚钱唯一的解决方案,但真的救得了共享经济企业吗?

共享经济经历一轮轮的洗牌后,各家企业逐渐趋于理性,共享服务的供给方不可能一味砸钱做生意。目前留下的企业数量比以前明显减少,但需求仍旧存在,在这样的格局下,涨价成为企业探索新盈利模式的可靠选择。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产品出现较高的价格有可能源于利益驱动,当商家看到前期引流形成的固定消费群体“有利可图”,不排除他们故意涨价以谋取更高利润。

售后服务待完善

目前来看,共享产品的涨价现象属于市场调节价格,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不满其实在于“企业涨价不涨服务”。对此,一些企业也在涨价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售后服务水平。

据悉,摩拜9月起在广州启动旧车置换更新工作,制动系统升级,骑手在以相同手力刹车时,车轮所产生的制动力比以往提升51%,安全性能更高。

哈啰单车则基于智能供需预测、智能规划、智能调度等全业态全链路智慧运营,可以让有限的车辆最大可能活跃起来,每4分钟都会向系统传输车辆的情况,并要求运维人员“5分钟响应运维任务”“15分钟赶到现场”“30分钟处理完”等。

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共享经济想要留住消费者、留住流量,就要做好服务、满足客户需求、让消费者感受到物有所值。许多用户反映,虽然共享单车价格上涨,但经过洗牌之后留存下来的单车“比以前好骑了”。未来,提供共享产品的企业应该如何完善线上线下的技术和服务,更好留住顾客呢?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预测,未来三年共享经济整体年均增速将在30%以上,共享经济既能满足传统服务模式所压抑的消费需求,也能不断激发消费者的各种新需求。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共享型服务将加速向主要生活领域渗透,并成为促消费的重要力量。

业内人士认为,共享经济的价格调整上来了,服务品质和安全也应该同步跟上,否则与消费者预期的体验会相差较大。在新的阶段,共享单车行业需要在消费者、价格、运营平台以及政府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空间。可以在其他领域深耕共享经济的企业应总结共享单车和充电宝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更加科学地规划未来的成长路径。

其实,目前共享经济的入局者们也都在扩大其项目版图。在共享充电宝领域,拓展布局的消息一直有传出。怪兽充电透露要布局白酒、礼品机、智能零售柜、IP玩具柜等行业;竹芒科技宣布扩充旗下产品线,包括共享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口罩机、AED体外除颤仪等;小电科技则表示要与短视频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在共享单车领域,“哈啰单车”品牌升级为“哈啰出行”,顺势推出小哈换电、哈啰顺风车、哈啰电动车、哈啰酒店预订服务、租车服务等。

共享经济从初创到起步加速,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也许涨价

是趋势,是企业继续运行的选择,但对于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的消费者来说,制度建设与产品质量才是用户最看重的,面对依然模糊的盈利点,下半场才刚刚启幕。(记者 蔡佳文)

评论 〉〉〉

涨价不是共享经济的唯一出路

共享充电宝也摇身变“刺客”,动辄3至4元起步,一不留神就扣掉两位数金额,如此高收费让消费者直呼“用不起”也“不敢用”。从部分企业的回应看,弥补因抢占市场而投入的巨额补贴、对冲新冠肺炎疫情消极影响、缓解运维成本紧张等是一路高“涨”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背景下,共享充电宝可以调整收费标准,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大幅涨价是不是共享经济唯一的“救命稻草”?

简单地梳理不难发现,国内共享经济新业态的一般发展路径主要为:前期多采用“烧钱”“补贴”等让利竞争策略抢占市场,待市场格局基本定型后再以涨价、抬高产品或服务门槛等方式回笼资金、赚取利润,其行为可被视作摆脱成本高、盈利难困境的努力尝试。从“1元时代”到普遍涨至2元,再到3至4元每小时成为常态,随着共享充电宝价格一路飞涨的还有标价不规范、不透明等消费领域乱象。如果说自主定价是企业享有的权利,那其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特定的规范与原则。早在去年6月份,市场监管总局就在行政指导会上要求街电等8个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限期整改,明确定价规则、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以保障消费者的各项合法权益。如此看来,市场涨价的行为应当规范有序、不逾矩。

业内人士表示,共享经济的初衷是将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报酬的经济模式。一味抬高价格或将变相“驱散”庞大的消费群体,有悖“共享”初衷。比如,共享充电宝属于实用的“救急”产品,难以培养用户忠诚度,再加上部分品牌高达99元的封顶价着实不是一笔小费用。从这个角度看,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在计划涨价的同时,不妨也重点关注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和使用体验,切实把提升服务品质作为必不可少的配套举措。具体来说,部分用户曾抱怨共享充电宝存在充电慢、归还点少、数据线太短等问题,如果有关企业能设身处地忧用户之所忧,及时解决这些不便,岂不是能更好吸引用户“留下来”?

包括充电宝在内的共享经济“下半场”已经开启,如何推陈出新、力避共享经济变“不经济”是一个大问题。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共享经济是一种需要长期投入才会有可观收益的新业态,短视的涨价绝不是唯一的出路。(宗禾)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