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整合乡村旅游资源 引导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融合

发布时间:   来源:中国旅游报

走入广东省佛山市的乡间田野,青山远黛,田野栈道,稻浪翻金,花香拂衣,“山深人不觉,同在画中游”的意境油然而生。周边郊游的走俏带动了佛山乡村旅游经济的火爆,越来越多的游客热衷于到乡村走一走、探一探。今年中秋假期,到盈香生态园DIY花灯,在观心小镇打卡“超级大月亮”装置,上西樵山露营市集玩剧本杀,在三龙湾泛舟游船赏月成为佛山时兴的“中秋”玩法。

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佛山立足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抓手,通过加强农文旅融合、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实施“乡游、村乐、民宿”联动模式,引导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有机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岭南文化特色,集旅游、产业、文化及区域服务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旅游集群,在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之余,将家门口的乡村打造成吸引游客的诗意“远方”。

厚植优势 焕发乡土生机

古时的“四大名镇”,如今的工业强市。提起佛山,人们脑海里想起的首先是庞大而健全的工业体系、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然而,钢筋水泥、工厂连片之下,佛山的里子是一派田园乡村好风光。

高明区山地丘陵连绵起伏,水网纵横,皂幕山树木葱茏,宛如无边绿帐。春日万亩花海绽放,南蓬山朱缨娇艳,盈香生态园樱花琼枝疏影。

南海区自古便为鱼米之乡,河网密布,一望野。西樵山下,古道蜿蜒曲折嵌于一望无际的万亩基塘中,古村星罗棋布承载千年岭南文化。

顺德人家尽枕河,古村落散落在交错纵横的鱼塘、稻田、桑园边,尽显岭南水乡风情。

树影婆娑、青砖绿瓦,散落在禅城区各个乡村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

三水区内,古色古香祠堂连片,百年榕树、百年古建筑随处可见。

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佛山依托秀美的田园风光、多样的农业产业、多元的乡土文化,因地制宜探索适合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任务目标,充分发挥全市乡村资源禀赋,坚持“绿色”“红色”“古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与创建工作融合进程,加快打造田园城市新样本。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佛山焕活乡土的引擎,使这座全国闻名的制造业城市一改“钢筋森林”的城市印象,勾勒出一幅别样的乡村旅游新图景。

在佛山广阔富饶的土地上,自然村落体量不可谓不大,乡村蕴藏的资源也相当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各色农产品以及特色手工业亟待激活点亮。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佛山早在2016年便开始深入乡村,探索以文旅发展盘活闲置乡土,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可行路径。以小桥流水岭南风情闻名的逢简村,文风兴盛、人才辈出的松塘村等美丽乡村相继涌现,九江镇特色文化体验乡村游等多条“醉美乡村旅游线路”获得省内推荐。一个个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的古村得以发掘,在旅游赋能之下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突破口。

想要在全国众多特色乡村中突出重围,佛山从策划规划、产业融合上再次大胆突破,“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则是其中亮眼的一笔。相比以往“多点开花”的布局,该示范带将沿线的里水、大沥、桂城等14个镇(街道)、100多个村居串联,全方位启动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和美丽廊道“五大美丽”行动,从全市的战略高度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作资源优化与整合。首批47个重点项目涵盖农村产业、文化、美食、田园等多个方面,包括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大“寻味佛山”粤菜美食集聚区、7个美丽田园、1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百里芳华”示范带的不断推进,诞生了沙围村、紫南村等一批全国或省级美丽乡村,贤鲁岛、仙岗八景、三江汇流等网红打卡点。2021年,佛山首条纯乡村旅游定制公交专线“百里芳华”开通,串起了阿农湾农耕文化园、罗南村、松塘村、康有为故居等景点,载着更多城市居民走向乡村。

与此同时,一个又一个乡村蝶变的故事在佛山持续上演,各区厚植地域优势播下乡村旅游的“种子”。“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绿色生态资源绘就了高明区的发展底色。在此基础上,高明提出“山水间,最高明”的全新城市形象口号,大力推进古村落活化升级、培育环皂幕山生态康养核,构建环凌云山花旅产业带,打造十里西江滨水活力休闲带,布局百里沧江乡村振兴示范带。此外,高明区接连启动陌上花开、凌云花谷、四季花海等赏花项目,以花事活动整合旅游要素,以赏花经济谋划全域旅游发展。旺林花圃集花卉观光、花卉研学、花卉交易于一体;盈香生态园立足赏花经济,连续9年举办油菜花节,并推出高明特色的油菜花宴,让游客不仅能在这里赏花更能“品花”,延伸“赏花+产业”的消费链条,累计吸引游客150余万人次,成了高明区山水推介的重要窗口。

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为中心,岭南农耕文化为基础,南海区大手笔发布桑园围水脉规划,通过对贯穿丹灶、西樵、九江西部三镇的水脉体系、历史文化、文旅资源等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建世界级生态水脉”“国家级文化公园”“打造国际文旅度假胜地”的宏伟愿景,以11个节点主题连接12条河涌、8个文旅景区、44个乡村,根据不同河段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多个文旅场景,并引入大地艺术节、“南国酒镇”等17个文旅发展项目,以协同发展、自然生态保育、岭南文化振兴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利用。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上,佛山避免照搬照抄与千村一面,倾向于以乡村本土资源留下乡村味,按照乡村原有脉络梳理规划,在“火”的同时求“活”,力求古村落让人流连忘返,农家乐菜品让人唇齿留香、农产品让人多次购买。

“十四五”期间,佛山将加大村庄建筑风貌管控力度,全面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风貌;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等。到2025年,佛山计划建成精品乡村旅游线路15条,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10个以上、省级示范点25个以上。旅游成为佛山激活乡村振兴的重点一子。

深耕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

些年,“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成为城市建设的标语。乡愁对于佛山人而言,也许是热闹非凡的“烧番塔”与划龙舟,也许是交织的塘基与桑田,也许是岭南建筑技艺与家族家风。这份乡愁保留在故乡土地的田野山川里、保留在历史建筑的一砖一瓦中,跃动在至今仍生生不息的传统村落内。如今,人们通过旅游的形式再次走进古村落,看到了绿水青山和城乡巨变的同时,也让文化在历史洪潮中奔流不息。

“岭南味佛山品”是一句口号,更是建设指引。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保护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活化利用古村落遗产,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转化、创新发展,奋力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为进一步弘扬岭南传统文化,佛山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一大批古村落通过活化利用和IP打造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全市共499个村(社区),其中有217个古村落列入市古村落活化目录,目前已分批完成了80个古村落的活化升级。深藏在大山、沉寂在村落的地域特色文化,乘着乡村旅游的快车再次焕发风采。

走进西江、北江交汇的三水区白坭镇,50多座具有特色的明清风格祠堂,经修护翻新后成为展示岭南建筑、祠堂文化的窗口;由粮库和粮店改建而成的博物馆展示了粮食(稻米)种植以及千百年形成的粮食文化,让人们温故知新;沙围村七彩花田满是盛开的硫华菊,花海外是游船、船宿、骑自行车等项目,打造不一样的秋天郊游体验。

通过“古祠堂+旅游”的模式,白坭镇不断拓展实现旅游服务等功能,与周边景点、创意粮仓、中社村连成白坭文创古镇旅游片区,深挖当地文化,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成为展示当地乡村文化的一扇窗口。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深度财经网  m.xxznews.com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