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3%。专家表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扎实推进,居民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具体来看,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8%,涨幅比上月扩大2.7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36%,涨幅比上月扩大13.6个百分点;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7.8%和12.1%,食用油、禽肉类、鸡蛋和粮食价格分别上涨8.3%、7.9%、7.6%和3.6%,涨幅均有扩大。
“食品主导CPI回升,但(新冠肺炎)疫情削弱了回升幅度。”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食品方面,受猪肉上行周期启动、食品需求季节性回升等因素影响,食品对CPI同比的拉动作用较上月提高0.47个百分点,是9月份CPI同比回升主因。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分析,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6.8%;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回升,加之看涨预期下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价格继续上涨,但在中央储备猪肉投放等措施作用下,中下旬涨势有所趋缓,全月平均上涨5.4%;受节日期间消费需求增加影响,鸡蛋、虾蟹类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6%、2.4%和1.3%。
9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6%,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19.2%、21%和16.6%,涨幅均有回落。
CPI后续走势如何,猪肉价格又会有怎样的表现?“预计10月CPI增长2.5%左右。”伍超明认为,往后看,猪肉上行周期开启、服务需求弱修复等,将对CPI中枢形成向上支撑,但翘尾因素回落以及疫情扰动短期难消,CPI向上空间有限。预计全年CPI约增长2.1%,整体温和。
当前,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供稳价效应持续显现,后期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基础。近期国家发改委已持续开展猪肉储备投放,抑制猪肉价格波幅。同时,当前包括粮食在内的食品市场整体供应较为充分,价格缺乏持续大幅上涨基础,而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将延续温和走势。
国家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继续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必要时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并指导各地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此外,在工业品价格方面,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董莉娟表示,9月份,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降,国内部分行业需求回升,工业品价格走势整体下行,但下行态势趋缓。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我国物价水平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同时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记者 彭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