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到一篇探讨快手“财技”的文章,发现我们对于经调净利润、 EBITDA等财务指标的定义以及为什么需要被披露,还是存在很多理解的偏差。
最近我也在琢磨公司估值的事情,就生出来下面这些问题:
为什么在计算自由现金流的时候,要用息税前利润而不是净利润?
(资料图)
为什么说现金流是估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
为什么说估值是一门艺术,我们要的是模糊的正确?
通过查看快手的中报我对上述问题有了新的想法,想法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
一、为什么是“经调整的息税前利润”?
今年二季度,快手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3.12亿元,经调整的息税前利润为4亿元;这跟我们常见的计算公式很不一样。那么,什么是“经调整”?企业调整的是什么呢?中报中给出的解释是:
我们将“经调整亏损净额”定义为期内亏损加回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者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我们将“经调整息税前利润”定义为期内经调整后亏损净额加回所得税开支、物业及设备折旧、使用权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及财务(收入)/费用净额。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
这是啥呀?为什么要调整这么多项目?有什么用处吗?
个人觉得调整这么多项目的目标只有一个,即:
评估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关注点在企业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的能力上。
二、加回折旧摊销,是为了真实反映经营现金流
我们先来回顾下给企业估值时无杠杆自由现金流的计算公式:
FCFF=息税前利润-调整的所得税+折旧摊销-营运资本的增加-资本性支出。
其中:
息税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财务费用。
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到,在计算自由现金流的时候,我们要把折旧摊销加回,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折旧摊销金额最终会反映在利润表上,以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等形式存在,进而减少企业的当期利润;如下图所示,物业及设备及使用权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的费用,被计入到了企业的“销售成本”当中。
但是折旧摊销跟其他成本费用科目很不一样,区别体现在购买机器设备的钱在购买机器设备的当年,已经完成付款了,后期并没有现金流出企业;可是由于会计特别公正公平,本着哪年受益哪年分摊的原则,企业要在以后的年份给机器设备计提折旧,转到利润表里。
因此,计提折旧的年份有现金流出企业吗?并没有。因为机器设备是原来购买的,后期只是在分摊当初的购买成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折旧加回到现金流里的原因。
“摊销”的思维方式跟“折旧”是一样的。
比如2022年某公司花费上亿元购入一项发明专利,预计该专利能在未来5年内给公司带来大量收入。那么,该专利的购入成本就不能全部计入企业2022年的成本中,而应分摊到其他因该专利受益的年份里。
这种根据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分摊购置成本的思想,在会计处理中很常见,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处理都是该思想的具体实践。谁受益谁分摊、哪年受益哪年分摊,这种处理方法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体现了享受权益与承担义务的辩证统一,值得我们借鉴。
在提到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的时候,中报指出: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即经营所用现金减去已付所得税。
经营所用现金主要包括除所得税前亏损,并就非现金项目及营运资金变动作出调整。2022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3亿元,主要是由于除所得税前亏损人民币31亿元,该亏损通过非现金项目调整。
非现金项目主要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人民币17亿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人民币837.6百万元及物业及设备折旧人民币777.8百万元。
非现金支出与经营现金流支出无关,故而加回。
三、使用息税前利润,是为了反映企业价值
我们再来回顾下给企业估值时无杠杆自由现金流的计算公式:
FCFF=息税前利润-调整的所得税+折旧摊销-营运资本的增加-资本性支出。
此处之所以使用息税前利润来计算FCFF,而非净利润,是因为我们要计算的是企业价值,是由债权人和股权出资人共同所有的企业价值。
根据净利润的计算公式,净利润已经扣除了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和给政府的税收,它对应的是股权价值而非企业价值;所以我们要将净利润调整为息税前利润,进而计算企业自由现金流。
因此,评估企业真实现金流的原则是一以贯之的:
评估企业主营业务创造的价值;
评估企业核心资产创造的价值。
快手在调整息税前利润的时候,将所得税支出加回到了息税前利润当中,可能是因为税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前几年的损益情况,而不是当下企业的经营情况。这样做的用意跟我们给企业估值时的思路是一样的:
那就是要实际反映企业的经营现金流。
此外,为什么公司经营利润加回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SBC stock-based compensation)。可能是因为下述原因:
①SBC费用性质是非现金支出,且其金额计算受到授予日股价和股数的影响,并不直接与经营活动相关,故本身也是Non-GAAP measures。
②SBC费用有前高后低的特点,会扭曲业务经营业绩,尤其在高管或员工转岗调动时无法合理分配给原事业部和现事业部。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
为了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现金流。
总而言之,估值本来就是一件特别模糊的事情,而且估值的时候我们总得评估下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因为稳定持续可预测的现金流是我们估值的基础。
可是从没有哪个计算公式可以帮我们算出来某个数值,来告诉我们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到底是多少;我们只能在了解估值思维的基础上,不断对企业进行评估,以此来逼近企业真实的现金流状况。
所以说,估值是一种思维方式,比如我们这篇文章提到的“加回折旧摊销“哪年受益哪年分摊”“靠企业真实现金流靠拢”的思维方式。
那么,加回的折旧摊销到底多了好还是少了好呢?
个人觉得折旧摊销越少越好,因为折旧摊销终究会减少净利润;因此,如果企业能够取得规模效应的话,这对成本降低将是个利好。对快手这类企业来说,以越来越大的用户规模来分摊各项成本,是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