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次递交的招股书失效后,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叮当快药”)于近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主板上市。
然而,与前次交表的数据相比,公司的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且亏损进一步扩大。此次赴港上市,叮当快药又将如何讲述“最后一公里”的送药故事?
来源:公司官网
亏损扩大
自2014年成立以来,叮当快药开创从线上到线下的即时到家药品零售及诊疗解决方案,业务覆盖快药、在线诊疗、慢病健康管理。
作为一家数字健康医疗平台,叮当快药一度以“28分钟送药上门”的口号被大众熟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自有平台上的注册用户达3300万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年,公司是即时到家零售药房行业最大的产品及服务供应商,亦是数字零售药房行业按收入排名前三的服务供应商。
虽然业务发展较快,但叮当快药的资本道路却不太顺利。
2021年6月,叮当快药提交赴港交所上市申请。同年年底,港交所披露资料显示,其上市申请材料已经“失效”。
不过叮当快药并没有放弃,于近日再次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相比于之前的招股书,叮当快药本次招股书增加了2021年度的相关运营数据。
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下称“报告期”),叮当快药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2.76亿元、22.9亿元、36.79亿元,2019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9.8%。
在之前版本的招股书中,公司在2018年的收入为5.85亿元。
可以看出,公司收入一直在快速增长。
按业务种类划分,公司的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贡献了超96%的收入,包括线上直营、业务分销及线下零售产生的收入。
其中,线上直营主要是通过在线平台直接向用户销售产品,包括自营在线平台,如移动应用程序及微信小程序,以及知名第三方在线平台。报告期内,公司来自线上直营的收入分别为9.07亿元、16.95亿元、25.84亿元,是公司的核心收入。
但随着收入的增长,公司的亏损反而在持续加深。报告期内,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74亿元、-9.2亿元、-15.99亿元,2018年的净利润则是-1.03亿元。
即便是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等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49亿元、-3.3亿元。
IPO日报发现,公司持续亏损,一方面是因为销售费用居高不下,报告期内的销售费用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另一方面,因为公司业务的特殊性,公司还存在较高的物流和仓储服务开支,报告期内分别为2亿元、2.83亿元、4.12亿元。
为保证“28分钟送药上门”,近年来,叮当快药开始自建药品配送系统以及配送团队。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由2800多名骑手组成的专业药品配送团队。
但现在来看,重资产运营的模式,也让叮当快药背上沉重包袱。
报告期内,公司的总资产一直低于负债总额。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的总资产为29.46亿元,负债总额却高达55.36亿元,权益总额为-25.9亿元。
存商誉减值风险
在线诊疗业务层面,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叮当快药医疗团队主要包括18名全职医生及73名兼职医生、通过与第三方医疗机构的合作产生关联的800多名外部医生,以及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也就是说,公司的医疗团队人数还不足一千人。
截至最新披露,公司已设立348家智慧药房,覆盖中国17个城市。
但具体来看,公司的智慧药房主要分布北上广深四座城市。截至2021年12月31日,仅有16.8%的智慧药房在其他城市,地区局域性较强。
财务数据方面,公司账面上还存在不小的商誉。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商誉分别为8550万元、2.56亿元、2.56亿元。公司商誉主要来自于上海智慧药房及其附属公司、仁和药房网及其附属公司等。
具体来看,2020年11月30日,公司与仁和药业订立股权转让协议,以现金代价1.89亿元收购药房网45%股权。2020年12月1日,公司与宏济珠海订立股份转让协议,以现金代价2937.2万元进一步收购药房网7%股权。
两项收购已于2020年12月15日完成。
其中,药房网成立于2001年8月8日,主要从事线上及线下药品及医疗健康产品零售业务,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医疗健康产品。因此,收购药房网可提升公司向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从而扩大公司的零售业务运营。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药房网等并购来的子公司未来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未达预期,则公司会存在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商誉减值将直接对公司当期的净利润水平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实控人为杨文龙,其控制公司50.48%的投票权。此外,杨文龙还通过控制仁和集团等途径成为A股上市公司仁和药业的实控人。
也就是说,公司收购药房网是关联交易。(来源:IPO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