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稳步推进租购同权,推进租赁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住房保障依然是今年全国两会热词。不少代表委员带来关于住房的议案提案,为保障群众安居建言献策。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房地产市场掷地有声,其中也提及了住房租赁市场的相关内容——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事实上,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住房租赁市场高度重视。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今年以来,住房租赁市场利好消息持续释放。2月8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2月27日,银保监会、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银行保险机构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加大对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力度。住建部副部长倪虹表示,2022年将继续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从目前统计看,全国将新筹集240万套,比2021年有大幅度增长。
地方也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山西近日明确了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标准,全力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北京明确,共有产权住房租赁活动应统一通过市级代持机构建立的网络服务平台办理,政府租金收益将按照就低原则,采取定额方式收取;重庆将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融资超80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文爱华认为,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推进租赁赋权,引导人民群众将购房的需求转移到租赁住房上来,有利于平衡住房销售市场和租赁市场的关系,持续发挥稳定房价和稳定市场的作用;有利于补齐我国租赁市场中供给侧的短板,改善广大居民的居住体验。
加快落实“租购同权”
在中央“租购并举”的顶层设计和“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租购同权政策已经具备落地推广的前提条件。
不过,从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认为,由于长期存在的“重售轻租”“租购不同权”的倾向,我国住房市场呈现典型“租购分隔”的“双重市场结构”特征。文爱华也坦言,近年来,国家在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政策细则不明确以及执行中存在隐形歧视,租房居民权益难以得到平等对待。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创始人莫天全建议,坚持租购并举,保障租房群体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具体而言,推动住房模式由“购”向“租购并举”转变。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当前人口流入量大、新市民和新青年人数多的城市供需矛盾突出,住房租赁需求较为旺盛,针对这部分城市加大租赁住房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利于解决新市民的住房问题,公租房保障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同时,要推动租房居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解除租房群体的后顾之忧。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安徽省委会副主委、安徽省律师协会监事长周世虹也建议,支持专业化住房租赁行业发展,形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市场化长租房共同发展格局。
姚劲波也认为,要加快落实租购同权,切实保障低收入人群相关权益。具体而言,一是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让新市民和年轻人更安心,提升幸福感;二是稳步推动租购同权,确保购房者和租房者享受同等的权利,逐渐推进租赁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租房的弱势群体在合同范围内合理使用和占有住房的权利;三是建立租务法庭,加强司法保障。设置专业高效的租务法庭,设计专门处理租房纠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采取便民措施,解决司法救济最后一公里的阻隔。
文爱华还建议,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他提到,加大对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发展长租房租赁贷款和租赁企业贷款。考虑到当前我国房价租金比很高、租赁相关贷款的回收期较长,建议监管部门修改政策,合理延长住房租赁相关贷款的期限,在风险相对可控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租金贷”。(记者 周子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