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社融数据点评
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当前的社融:首先的确要承认,不论是社融总量还是新增人民币信贷的各个分量都是较1月份有明年缩水的,但这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因为往往历年年初都会进行一批大额信贷投放,之后速度会慢下来。表面上看,今年1月新增社融6.17万亿,2月缩水至1.19万亿,缩水近80%,实际上这种情况在过去几年也有着同样的历史规律。以2020年为例,当年1月新增社融5.05万亿,2月只新增了0.87万亿,下降幅度接近83%。甚至就连2019年疫情爆发前最近一个“相对正常”的年份来看,当年2月的新增社融也较前值下降了80%。
当然,尽管整体规模上与往年的季节性“并无二样”,但今年2月的新增信贷结构确确实实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基层调研反馈,前期主要是基建产业链带动的宽信用,而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没有明显改善,这意味着房地产的“市场底”尚未出现,与之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还没有看到生产预期的抬升,在信贷需求的问题上也就略显不足。换言之,现在面临的是银行体系宽信用“供给强”而企业端“需求弱”的错配。后续只有在需求端多发力,才能看到更多企业“普惠性”的宽信用双向达成。
潜在的需求端发力点有哪些?
预期效果最好的是因城施策房地产的放松,比如前段时间郑州的“救市19条”,如果能对国内其它城市产生带动作用,将有望带动家具家电、装修等“地产后周期”行业的扩产投资意愿;其次,“收入政策”也有望相继落地,包括个税起征点的上移、保证地方工资收入等,有望对消费形成提振,利好消费企业的宽信用意愿;再次,如果全球能够解决短期的上游资源供给缺口,镍、原油、工业有色等资源品价格回落,将缓和中游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改善景气程度,催生扩产意愿。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曾文宏:目前或将是权益市场布局的好时机今年以来,截至2022年3月10日,市场调整幅度较大,上证指数跌幅9.44%,沪深300跌幅13.11%,中证500跌幅12.83%,创业板指跌幅20.69%。与此同时,全球权益市场亦普遍下跌,究其原因:国际上一方面是3月15日美联储加息预是否可能继续降息降准?
对于市场普遍期待的降息降准,最佳的时间窗口是二季度。这里面需要解释两个问题:第一,尽管全球货币政策“外紧内松”,但我国“宽信用”的时间窗口绝非仅限于美联储启动加息之前,因为坚挺的人民币汇率为我国货币政策“外紧内松”预留了贬值空间,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是6.3:1,料想在汇率重回到6.7-6.9之前,都是我国“宽信用”的时间窗口。第二个就是宽信用的最佳时点,综合考虑房地产的市场底、收入政策的出台以及上游资源品价格回落,大概率今年二季度是降准降息的最佳时间窗口。当然,在此之前不排除单独调降5年期LPR以实现刺激房地产的可能性。
行业配置
看好成长股反弹的阶段性机会,如光伏、半导体等;继续看好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方向。
风险提示: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