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持续深化改革,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虽然国内营商环境正在不断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等因素影响仍在持续。如何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新活力,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政策,极大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应对了疫情冲击,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但受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分化加剧,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受影响最为明显,一些影响市场主体活力激发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凸显,营商环境有待更大力度优化改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科协常务副主席司马红表示。
司马红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策科学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在她看来,各地出台政策时要与宏观经济政策基调保持一致,建立政策后评估制度,确保“六稳”“六保”政策落实到位。要加强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提高决策透明度,畅通市场主体、商协会参与政策制定渠道,对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特别是影响企业生产计划、经营成本的,要严格遵循目的正当性、政策必要性、手段适当性原则,避免政策执行“零过渡”“一刀切”。
面对营商环境领域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凸显的情况,司马红建议,要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保持现有减税降费政策稳定性,进一步精简涉及中小微企业的审批事项,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涉企收费清理整治,推行涉企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推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制度尽快落地,整治利用强势地位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变相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增信体系,引导银行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激发民企发展新活力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一半以上。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实现市场主体数量扩充,还能通过打通企业间微循环、连接产业间小循环、带动市场大循环的方式最大限度拓展市场主体增量空间,为稳定市场预期、畅通市场循环、促进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民营企业,包括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等。随着我国的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有代表委员注意到,未来乡村在进行自我造血转变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认为,民营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且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性和经营灵活性,特别是有相当大一部分民营企业家来自乡村、熟悉乡村、了解乡村,这让民营企业在深度融合乡村环境、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需要充分发挥好广大民营企业的作用,应鼓励和引导更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并为民营企业长期充分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傅军建议,各级工商联要指导各地深度挖掘当地乡村具有特色的产业、文化、生态等资源,并建立统一、开放、便捷的资源要素与产业项目对接信息平台。在“万企兴万村”的统一工作品牌之下,各地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和区域特点打造地方性工作载体,吸引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更加广泛地参与乡村振兴。围绕打造形成产业链,为一二三产企业之间的协作与合作牵线搭桥,让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合力,让领跑者与接力者之间有效衔接。(记者 贺阳)